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要闻

高擎起科技创新的“火炬”

——国家高新区建设发展综述

  据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记者 杨维汉 荣启涵) 146家国家高新区集聚了31160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25.3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17.4%……经历20多年建设发展,国家高新区如同“火炬”,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标志性引领作用。

  让创新之“树”

  枝繁叶茂

  中关村,老牌的国家高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孕育了280多家上市公司,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2015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获专利授权34946件,同比增长52.2%。中关村技术交易额超3000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中关村企业正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激发科技发展的新动力,国家高新区如同创新进步的“火炬”,引领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

  “2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市场和政府的结合、中央与地方的结合,科技创新资源迅速聚集,科技企业快速成长,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探索了经济发展新模式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新机制。”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说。

  聚集大量创新要素,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载体。2015年,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4521.6亿元,占全国企业的31.8%,全部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

  国家高新区里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科技部统计显示,国家高新区内目前共有从业者1719万人,52.7%大专以上学历,82.2万名硕士,8.9万名博士。

  高技术集群

  为经济创造能力提质增效

  平均每小时新注册一家科技型公司,三星、强生等上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入驻,资源聚集效应不断凸显……西安高新区承担着打造“一带一路”创新之都的全新使命,这里以统筹创新要素、畅通转化通道、推动创新创业、提升开放水平的一系列“组合拳”,不断激发出自主创新活力。创新征途上曾经的“追随者”,正在成为新的“领跑者”。

  “不能等,更没得靠,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蝶变。”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说。

  2015年,146家国家高新区工业总产值18.6万亿元,净利润1.6万亿元。3个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63个高新区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10家高新区增速在20%以上。42家高新区GDP占所在城市比重超过20%,21家超过30%,7家超过50%。

  国家高新区形成了支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企业群体,持续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与主体,涌现出一大批以创业咖啡、创业苗圃、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模式正在成为我国的重要创业模式,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

  政府权力“减法”

  换取创新创业“乘法”

  从“无为而治”到“顺势而为”,这是天津高新区秉承的理念,为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诞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秦勇说,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小政府,大服务”的理念,探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简化创业企业注册手续,创新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向产业组织者转变。

  “新四条”“黄金十条”“科技新九条”……国家高新区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极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集聚了一批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和园区运营机构,形成较完备的投融资体系,优良的“园区生态”让创新创业再无后顾之忧。

  转型升级

  引领未来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三个面向”对国家高新区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提出要推进国家高新区按照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的方向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与“双创”已然成为当前国家高新区发展的两个关键词。

  到2020年,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创造能力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基本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范式,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四个率先”:

  率先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生态。

  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高度活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率先形成经济、科技、生态有机统一、绿色、协调、共享的科技社区。

  率先形成全球链接辐射广泛深入的国际化发展平台。

  点燃科技创新发展的“引擎”,国家高新区也必将如熊熊燃烧的火炬,引领科技创新未来发展之路。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6 高擎起科技创新的“火炬” 2016-07-25 1792292 2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