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时评

接力最美 筑牢道德高地

  如何更好地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不仅需要道德激励,更需要政府制度托底,以及全社会的道德反思。

接力最美 筑牢道德高地

吴 晔

  近日,浙江仙居一则“最美”事迹广为流传、引发热议。54岁木匠张森荣徒手接住坠楼安装工杨文浩。这一奋不顾身的接挡,让杨文浩躲过一劫,几乎没有受伤,而张师傅却身负重伤,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面对伤痛的煎熬和巨额医药费,张师傅没有丝毫怨言,反而说,伸手救人不后悔,不伸手一辈子不安。朴实言语间流露出人性之善,人们亲切地称赞他为“最美木匠”。

  康德曾说,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本能。面对危险,伸手接人,正是一种个人品质的道德本能。

  回顾这些年在浙江不断涌现的“最美现象”,从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警察,到最美木匠,一次次“本能”地出手,美在瞬间、美在善良、美在无私。一个个好人,都是普通人,平凡而伟大;一件件好事,都是身边事,朴素而崇高。一份份感动,让人怦然心动;一个个瞬间,彰显最美力量。

  然而,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利益分化、观念多元的复杂社会环境,“最美人物”常常会遭遇现实“窘境”。在一些地方,见义勇为者被讹诈、被索赔,甚至被“刑拘”,不禁让人心寒。好人们还面临着另一种尴尬,因见义勇为致伤致残的情况屡有存在,得不到应有的制度补偿和经济抚恤,直接造成本人和家庭生活困难,从而陷入“得不偿失”的“好人困境”。

  如何善待平民英雄,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说到底,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道德激励,还有政府制度托底,以及全社会的道德反思。

  在制度上落细落小落实,浙江一直走在前列。早在十几年前,浙江就出台了《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各地各部门也相继细化并陆续出台了若干执行规定,从教育、养老、医疗等各方面给予补助,从制度层面完善并弘扬社会正义,让好人有好报,让好人受尊敬。张森荣的事迹发生后不久,当地政府立刻启动见义勇为认证机制,十一天后,他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并获得奖励1万元,与此同时,社会募捐也纷纷启动。我们欣慰地看到,全社会都在接力最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筑牢道德高地。

  道德不仅是立人之本,更是兴国之策。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人员的道德素养。道德丰碑绝不是由一个人或一代人树立的,而是需要世世代代的传承和激励;道德勇气也不仅仅来自于个体的自觉和自醒,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坚信,中华民族五千年道德积淀的最美力量,会滋养出源源不断、坚不可催的最美基因,孕育出更丰硕的最美果实,让“最美现象”蔚然成风。


浙江日报 时评 00015 接力最美 筑牢道德高地 2016-07-25 浙江日报2016-07-2500014;浙江日报2016-07-2500012 2 2016年07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