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水下三千米——我的潜水十年》序言的背后

我为女儿作个序

  1

  杭州仲秋的阳光带着浓郁的桂花香味,弥漫一室。我听见她在电话里跟编辑商讨关于请人作序的事宜。我抱着她四个月大的婴儿,故意在她身后走来走去。

  她没有像平时那样立即转过身逗娃,也不吭声,我知道她是在考虑。

  她没有考虑我。

  她是觉得我并不懂潜水,还是怕让我作序,有“王婆”之嫌?

  我终于抢先开口。我是有太多堵在心里的话要乘机说吗?

  记得有个大年三十,奇冷。

  我们一家三口跟大家庭的亲戚一起,在餐馆用毕年夜饭后,别的小家都回家团圆贺岁去了,她从车的后备箱里拖出一个硕大的潜水包(潜水服、蛙鞋、BCD、潜水面镜、潜水手套……),叫了一辆出租车,消失在夜色里。

  扔下一句:“你们不要打电话,我去的地方大多没有信号,有信号时我会联系你们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是——儿潜万里。那一趟,她去的是地球的另一边,另一边的深海。一个人出发。

  她一度年年要去潜水,去的都是人类文明无法覆盖的、鸟不拉屎的荒蛮海岛,那样的地方才是深潜者的天堂。每次出发,作为父母,就要忍受失联的煎熬。

  我们只有一个女儿。

  可是自荐时我说的却是:“好歹你老妈也是以文为生的,将我排斥在外,人家还以为我们母女不合……”然后两人笑作一团。

  哦,是三个人。小婴儿看我们笑,也咯咯地笑出声来。

  2

  衣萍从小胆小。

  开口早,11个月。站立不晚,12个月。可她一直手扶着床栏墙根儿走,走得飞快,却绝不放手。

  直到16个月时,她还是不肯走。带到公园柔软的绿草坪上,我们撒手走远,她原地大哭,就是不肯迈开一步。

  游泳也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了才学会。在家里展臂练蛙泳手势,哗拉一下,把一个她十分喜欢的杯子打烂在地。

  我看他们入水的视频,一只小划艇上,十来个人对坐,装备齐全,到了地点,一起四脚朝天后仰入水。跟跳伞有一比吧,一脚踏出就是无垠蓝天;潜水,一个倒栽便是深不可测的大海。她承认自己“菜”,都上百潜了,这一刻还是不免心慌。

  她描述自己的第一次,到了水下,“一路紧紧地拽着潜导的手,估计都把他拽疼了。”

  危险?我认为她的话很对:“你严格遵守规则的话,就不危险,或者说能将危险降到最低;你不遵守规则,过个马路也非常危险。”

  这话我常常是用来应答别人的,因为常常有人问我,你女儿去深海潜水,你不担心?

  回答过之后,担心依然。我想每个母亲都懂。

  3

  我是“文革”初二生,读书少,下乡三年,站柜台十三年,终于考上杭州日报时,已经30多岁,衣萍6岁。

  我怕跟不上,拼命发奋。衣萍每每睡梦里醒来,总看见我在爬文字格子。她或许是排斥文字的,觉得太苦太闷,不如画画儿好玩。所以后来她选择了美术专业。

  “做”文章,她是不会的,舞文弄墨,她不擅长,或者换个说法,也不屑。看到这样的文字,她立马丢开。

  基本上,她爱看什么,就怎么写。她爱看第一手的、有实货的、有趣味的,否则看什么文章啊,不如去看个画展看个影碟啊。

  衣萍一直说我对她没信心,惭愧,这个真有。之前她已写过不少,写去德国自驾玩转古堡,写去巴黎短租狂扫博物馆,写美国大都会,写日本姬路城,写跨界艺术涂鸦大师……写得挺好看,现场感特强。

  可是当她告诉我有编辑邀约开潜水专栏,我有些许疑虑,我主持过《专栏》版面,觉得专栏作者除了要写得好看,还要有足够的文化储存和文字底气,方有后劲,方可持续。衣萍行吗?反正我从来没想过这事儿。

  年轻编辑对衣萍的文章倒是一拍即合。首批出炉,很多人看好。尤其一位资深编辑,因视力问题提前退休走天下去了。曾经博览群书口味极刁的他,宣称现在除了“路书”啥都不看了,他指的是“亲历”。这位资深编辑的点赞让衣萍大受鼓舞,我也放下心来。

  或问,我从事副刊编辑30多年,发掘过很多作者,算是好编辑,会如此没把握?应该说,关心则乱,父母看孩子,难免有失偏差。

  4

  为写这篇序,我打开电脑中的“深蓝诱惑”库。

  坦白一下,目录中,每一篇都有双份,其中一份加注m。

  加注m的是我阅过的。我是她的第一读者,也算是第一编辑,帮着改个把标点和录入错误,敲几个回车。我能看出,她写得极顺畅,仿佛背着氧气瓶,含着呼吸管,重新置身华丽深蓝,再现不可名状的惊喜和随时遭遇状况的紧张,期间根本无暇琢磨、推敲个别词句的表达。写完,她长吐一口气,仿佛返回到了水面,接下来取下脚蹼、收拾装备等,是船工的活儿。

  “南太平洋汤加的大翅鲸”,“马来西亚诗巴丹岛的海龟”,“帕劳blue corner(蓝角)的拿破仑”,“南美加拉帕哥斯群岛的锤头鲨”,“52赫兹的跑调雄鲸”,“水下时速达27千米的海狮”……随着她的写作渐入佳境,m的身份越来越从编辑变身纯粹的读者,那个从未窥看过一眼的世界,奇异的景象与奇幻的感受,拽住了我的阅读和想象,m常常忘了干船工的活儿。

  有时则好像是在看恐怖片:“忽上忽下的洗衣机流”、“身陷密密的海狼风暴”、“阴森恐怖的二战沉船”“遭遇水下地震”……惊险!刺激!精彩!忽然醒悟,冷汗一身,下次再不敢让她去了!

  可是,我说了有用么?下次,据说她要带孩子去了。我是不是也考虑同去?哈。

  当看到她与小伙伴为中国周边海域的生态破坏而痛心疾首,致力于种植培育珊瑚(没有珊瑚的海底就等同于陆上的荒漠),我深受触动。

  我尊敬的父辈曾教导我,想提高自己,没别的,只有抓紧时间,挑灯苦读,埋头苦干,玩物丧志。后辈的活法让我们知道,玩儿也可以提升境界。

  致力环境保护,有些食物再诱人也不能吃,有些生物再美丽也不能碰,身为中国人的自律自爱,严格遵守规则,尊重不同的习俗……这不是接受了什么宣传理念,这是亲历带来的变化,非如此不可!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8 我为女儿作个序 2016-07-22 1656249 2 2016年07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