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阅读半年报出炉
“心灵鸡汤”占销售榜半壁江山
李月红
七月国民阅读半年报出炉:来自亚马逊中国、京东、当当、博库等各大书商纷纷发布了“2016年中图书销售榜单”,值得注意的是,心灵励志类全面超越其他主题类图书——在亚马逊中国前100本书籍中,温暖治愈系及心理励志类的书籍占比高达36本,超过其他题材的书籍,而在Kindle付费电子书年中销售排行榜前十名中,这类书籍也占到了半壁江山;在京东2016年中新书畅销榜TOP10里,一半为励志鸡汤书,去年同期仅为2本;在博库网新书总榜单上,榜首同样是治愈系新书《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所有销售数据都在指向当下一场新的阅读盛筵:来,干了这碗“心灵鸡汤”!
放大榜单,是这样一些畅销书:《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嘿,三十岁》、《谁不曾浑身是伤,谁不曾彷徨迷惘》等,年轻作家们为同龄人打千篇一律的气:青春加油。赶了个晚集的新书《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虽出版仅一月,虽主题雷同,丝毫不妨碍其销量快速上升。不仅如此,国内外众文豪纷纷也“被励志”了一把,《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原是收录了沈从文多篇名作的短篇小说集,同样你也丝毫不会想到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随笔、散文诗合集竟然名为《在最美的风光里,与灵魂相伴》。
解码“鸡汤书”,不外乎有这些配方:具有哲理性的经典语录、正能量满满的好人好事、清新优美的文风和道德自律的自我感动。它感性,表达小我,注重须臾情绪,强调速效振奋。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这些“心灵鸡汤”正在从随手转发的微信朋友圈“转战”以深阅读为主的图书市场,并频频登上畅销榜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阅读偏好,塑造着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成长。
应该看到,励志图书的放量畅销,有其社会环境因素。互联网时代,社会节奏加快,海量信息泥沙俱下,心灵诉求多元化,人们找到了励志心理学这样一种“删繁就简”的方法,它贴近年轻人生活,抓住社会热点,轻描淡写地把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在某种程度上,它契合了快,强调了实用,通过情绪追随,实现自我肯定。
也不可否认,一碗甘甜的“心灵鸡汤”,能够通过人文关怀温暖人们的内心,抚慰人们的心灵,告诉人们要正视内心的困惑和冲突,即使在一个价值观多元的社会里,人还是应有所敬畏和信仰,不能失去内心的梦想,要有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追求。
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建设,它需要我们通过长时期、系统性的深度阅读,并投射到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理性思考,从而外化为遵从价值观选择、符合社会属性的言行举止。这一庞大工程,是无法通过阅读大量的励志类图书实现的,因为真正的正能量作品应该能够为读者带来独立能量,也就是不仅单纯把结论告知,而是促进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得出结论。
也是从这一层面,我们似乎可以一窥图书鸡汤化越来越盛行其道的原因:将凝结人类优秀文明的书中智慧切割成一粒粒浓缩型鸡精,“灌溉”到现实中每一处无限放大小我情绪的社会痛点,不断解构人们对公共领域的整体认知。然而,这样的投机阅读并不利于社会心智的集体提升,因为它使得个人生活陷入一种断裂式、缺乏逻辑关系的漂泊感中,就如美国学者马歇尔·伯曼在其经典著作《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中描述的那样:“这种漂泊感,即一种生活的无益,这种生活并没有把自身固定或实现在任何持久的在其劳动过后依然存在的主体上面。”由此可见,励志类图书畅销,尤其是传统经典名著的鸡汤化,于这个时代的心灵成长而言,是踱步不前的。
诚然,始自文字的诞生,阅读就成为人类诗意栖居大地的、永恒的“心灵鸡汤”,成就了人类文明的绵延有序。但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人类对普世阅读的标准是“经典的”、“深刻的”、“有价值意义的”,因为它是时代、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现世生活的指南针,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就连德国诗人歌德通过阅读经典文学对中国有了这样向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情感计划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你看,这才是阅读真正的力量——它不追问答案,只讲述过程,心灵升华的部分留给读者自己去开动脑筋体悟。
时代再快,阅读依然需要细水长流。当下,中华民族正处于全面复兴的关键期,文化自信写进了“中国方案”,得益于印刷技术及阅读习惯的薪火相传,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创立和塑造了富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文化,每年图书出版品种跃居世界第一,今天我们更需要深读经典,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这既需要所有出版机构能够担负“社会效益优先”的责任,也需要整个社会阅读氛围能具有更崇高的家国情怀,告别沉湎于小我的悲春伤秋中,从经典文化中、从深度阅读中汲取自信的力量,使其润浸在每个人的心里,发散在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