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学一做”中,德清推动优质学教资源延伸到两新组织—
“红领学院”激发红色活力
本报记者 沈吟
核心提示:眼下,“两学一做”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针对两新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存在的学教条件参差不齐、工学矛盾较为突出、管理保障难度较大等问题,德清县创新设立县镇企三级“红领学院”,推动优质学教资源下沉一线,补短板、提成效、强保障,着力抓实两新党组织“学”这个基础。
这些天,德清县委党校副校长姚文荣的工作排得满满当当,打进来的许多电话,都是邀请他去乡镇和企业的“红领学院”上“两学一做”的党课。
听过姚文荣课的人都知道,姚校长上课脱稿,每次讲课前他都会了解讲课单位的实际情况,并在课堂上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十分生动有趣。这样的形式,深受众多企业员工的喜爱。
也正因为这一份贴近,“红领学院”在德清城乡开办得如火如荼。“两学一做”开展以来,德清县依托党校、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党群楼等场地,已经建立起43个县镇企三级“红领学院”,统一授牌,统一管理,助推两新组织开展“两学一做”,上下互动、统分结合开展党员轮训,打造以党员人才为主体的两新党建“铁军”。
而像姚文荣一样,被“红领学院”聘任的老师已有317位,他们有人讲理论知识,有人作专业培训。这支由三百多人组成的县、镇共享师资力量,由“红领学院”统一颁发聘书,根据培训需要进行授课,突出党性教育重点,并组建流动讲师团,采取送学上门等方式,深入各两新组织党组织集中授课。
怎样在两新党组织中抓实“学”这个基础,并且以学促做形成良性循环,德清县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多元课堂,
提高“红领学院”实效
王鋆,是浙江雅士迪电子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的党支部书记,如何让“洋老板”接受并支持党建?王鋆的回答是:“有为,才能有位。通过加强党建给公司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这真正打动了企业主。”
去年10月,公司仅有的一位叉车工离职。正是用人之际,临时却很难找到新人接手。王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镇里的“红领学院”,询问最近有没有叉车工的培训。
叉车的技能培训,本身也列在了“红领学院”的年度培训计划上,但是原本开课时间是在年底,学院经过协调,提早开课,及时为企业培养出了合格的叉车工。而在培训完之前,“红领学院”还牵线为企业寻找了临时代班的叉车工,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类似让企业得到实惠的事情,王鋆的记忆中还有很多。一次深夜,公司的货物正在装车,等待发货到上海港出口。没想到,就在这时,叉车却突发故障,一时间难以修好。深夜又去哪里找人救急?众人急得团团转,眼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王鋆无奈向党组织发出了求助信息。
正巧附近一家企业湖州东鸥机械厂的老板邱智伟也是一名党员,得知求助信息后,他深夜离开家,亲自开着厂里的叉车前来义务帮忙装卸,一直忙到了凌晨三点才停歇。
正是一桩桩党员发挥作用的实事,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消除了外商担心建立党组织后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等顾虑,让企业主对企业党建竖起了大拇指。
如今,浙江雅士迪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已从最初的3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18名。通过“红领学院”的平台,公司去年和今年各开设了一期培训班,工人的文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红领学院”共享师资、共享课程,推倒了企业心中的围墙。根据师资特长和培训需要,“红领学院”分级开列共享课程清单,供有需要的两新组织党组织选择,课程清单每年更新一次,目前已形成408堂课程的清单库。其中既有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也有其他课程,党建理论类课程比例达到73.8%。各级“红领学院”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并报县委两新工委备案。
“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上,我们注重听取广大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深接地气,不断改进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最大限度地推动党员职工在技术研发、生产一线、经营管理等岗位上成长成才。”德清县委组织部两新党建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师资方面,他们采取内聘、外请的方式充实师资队伍,注重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员专家中选聘一批优秀师资。
共享资源,
补齐“两学一做”短板
一份特殊的地图,放在德清县钟管镇外资企业联合党总支书记徐金松的案头。
这份名为“德清县两新组织‘红领学院’共享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一个个带着党徽的“红领学院”地址,它们组成的一个个党建示范区(带),遍布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原先,两新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往往缺场地、缺师资、缺课程。现在有了‘红领学院’,大家有了固定的场地、师资和课程,大家的学习更规范了。”徐金松说。
这样的改变,不止发生在钟管。
“红领学院”为两新组织搭建了一个学习成长、互动交流的平台。今年以来,德清对全县两新组织教学阵地资源进行排摸,了解远教场地、会议室、多媒体教室等的底数,确定县委党校、11个区域党群服务中心、31个企业培训活动室作为共享阵地,按照可容纳人数、硬件配备、所属片区等划分等级。各单位党组织可以依据培训参与人数自主选择,有效化解了部分党建阵地使用率不高与少数企业培训场地紧缺的矛盾,推动共学共进。
在安泰(德清)时装有限公司,企业“红领学院”、党群活动中心等3000多平方米阵地,对外开放共享。周边的小微企业如果有党建活动需要,可以借用安泰的场地,场地紧缺的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
县级“红领学院”由县委组织部、两新工委和县委党校负责管理,为镇(街道)、企业“红领学院”提供教学指导和服务。镇(街道)“红领学院”由镇(街道)两新工委负责管理,由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人才工作站负责日常运行。企业“红领学院”由企业党组织负责运行,接受镇(街道)两新工委指导。
据了解,今年县镇两级列入财政预算的“红领学院”补助资金达到180万元,平均用于每名党员的经费将达到420元。县委两新工委根据镇(街道)红领学院组织开展“两学一做”、“4+X”创意组织生活等实际情况,年底给予经费补助。镇(街道)两新工委根据企业“红领学院”向区域内企业提供共享服务情况给予设备、经费等方面补助。
接下来,德清还将加强对“红领学院”教学流程、教学督导、预案管理等各项精细化管理,开展学前、学中、学后教学评估,以区域为重点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位于开发区的浙江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围绕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实施党管人才要求,建立起一所人才学院,并与“红领学院”相结合,针对管理、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类型员工成长成才需求,开设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党务工作”四大类培训班,目前学院培训量达到了两万人次以上,先后培养了100余名公司中高层人员。
而在佐力药业,党委针对支部党员数量多、岗位不同的情况,以党小组为单位,每月最后一个周五开展党内学习,学习记录接受党委审查,收到了良好效果。
推动长效,
健全日常运行机制
得益于在“红领学院”的定期培训和锻炼,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的陆建如从一个不善交流的女生成长为一名公司骨干。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在‘红领学院’里受益匪浅,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陆建如说,自己原先就局限在企业里,和外界的交流比较少,有了“红领学院”的平台,她和区域内其他党员的交流多了起来,相互间拉近了关系,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也能成为老师,给别人上党课了。”她开心地说。
陆建如说,现在,公司里不少员工,也愿意通过党支部的平台来反映意见建议,企业支部的地位得到提升,企业凝聚力也大大提高。“是‘红领学院’里的学习和交流,让我对责任的认识更深刻,心灵也得到了洗礼,这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价值。”
德清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三级“红领学院”还将结合实际排出教学计划,开展不定期的专业性培训,打造以党员人才为主体的两新党建“铁军”。
除了开设固定课堂外,“红领学院”还利用手机党校、微信群、两新党建云、远程网络等平台资源,开设空中课堂,打破时空局限。通过系统推送“两学一做”动态信息、教学资源,确保两新组织党员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定期整理更新两新组织党建书单、党建视频、课件PPT等资源,丰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近千名流动党员可以通过空中课堂,开展远程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县党史馆、党性教育基地、党建示范点等35个教学点则被整合,向两新组织党组织免费开放,成为“红领学院”的实践课堂。
此外,“红领学院”还牵头整合湖州技师学院、龙头企业党员专家工作室等资源,帮助企业培育“红色工匠”,县、镇(街道)定期举办书记论坛,及时交流经验,协调解决问题,提升两新党建“学做”水平。
据了解,三级“红领学院”将分层分级组织开展两新组织党员轮训工作。县级“红领学院”重点抓出资人、党组织书记培训,4月份举办“两学一做”示范培训班,完成对215名党组织书记的轮训;镇(街道)“红领学院”抓区域性主题轮训;企业“红领学院”重点抓好本单位党员经常性培训,确保全覆盖。
这个夏天,绿色葱茏。而扎根德清城乡的每一个“红领学院”,正让星星点点的红色力量更加绚烂有力,助推这座城市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