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排污企业篡改代码、修改参数,逃避在线监管
浙江严查环保数据造假
本报记者 施力维 江帆 通讯员 裴斐 晏利扬
在线监控能实时显示污染物的排放数据,被认为是有效控制企业超标排污的“第三只眼”。但仍有部分不法企业通过各种手段,篡改、逃避在线数据监控。打击在线监控造假违法行为,成为环保执法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眼下,我省正开展百日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各地环保部门创新执法手段,加大惩处力度,有力打击了一批在线监控造假的典型违法案件。国家环保部近日发文,肯定杭州、绍兴环保执法部门的调查方式和执法手段,认为在全国具有借鉴意义。
偷换软件代码
违法手段更隐秘
“企业超标排污,通过改软件代码来躲避监管,需要斗智。”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的吴超烽,曾参与侦破多起在线监控数据造假案件。
今年3月,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对余杭某印染企业突击检查。在环保监测中心的在线监控平台,这家企业的污水排放数值一直处于正常范围。执法人员实地检查排污口的在线监控时,却发现了蹊跷。
执法人员调取在线监控数据采集仪器中的历史文档,发现该厂前段时间排放的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曾经达到过552.4mg/L,远超排放标准。但当天的在线监控平台显示,数值仅为147.51mg/L。进一步调查发现,数据采集仪器只传输显示低于200mg/L的历史数据,一旦数值超过400mg/L,立即被一个较低的数据替代。
经调查,负责仪表日常在线运维的第三方公司杭州旭东升科技工作人员供认了真相:公司软件工程师篡改仪表的网络数据传输代码,使其选择性地传输数据,一旦出现超标就被合格数据替换,为企业超标排污、躲避监管提供便利。
利益驱使
企业与运维公司合污
据环保执法人员介绍,目前数据造假的方式共有两大类10多种。一类是通过修改设备工作参数等手段造假,不达标的变达标;另一类是通过破坏采样系统等硬件手段造假,作案手法明显。如在设备采样管上私接稀释装置,甚至直接灌进自来水,致使监测设备难以采集真实样品。在环保百日执法行动中,诸暨的浙江征天印染有限公司故意逃避自动监控设备监管案、上虞的浙江龙达纺织品有限公司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弄虚作假案,都属于此类。
“与动辄数十万元的污染物处理费用相比,在线监控造假的投入可以忽略不计。”吴超烽说,巨大的利益,让第三方运维公司与部分涉污企业同流合污。
据了解,目前在线监控的日常运行维护,都由第三方公司负责,排污企业自主选择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合作。环保部门发现,有的第三方公司为增加订单、牟取利益,和排污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偷换代码、修改参数等技术手段,为非法排污创造空间。
而对第三方运维公司来说,要保证在线监控数据的真实有效,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运维人员需常驻监督、定期抽检,并投入试纸试剂等。而采用虚假数据,可“节约”营运成本。
执法补短板
对造假者“零容忍”
百日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省通报了十二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件,涉及在线监控数据造假的案例有7起,分别由杭州、绍兴、丽水等地的环保部门立案查处。
“我们一般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吴超烽说,那些排放数据一直恒定或者规律性很强的企业,成为检查重点。通过修改软件等方式对在线监控造假的案件,上传的数据往往设定程序,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有些长期保持固定值。为固定证据,环保部门加大了午夜和清晨的执法力度,“躲避在线监控的目的,是为了偷排,这两个时间点是违法排污的高发期。”
“在执法过程中,有专业知识的执法人员查看程序代码,就能一针见血地找到问题。”吴超烽说,杭州市环保局为此增设两名数控仪表专业的执法队员,既能看代码又能抓排污,使执法更具针对性。
为切断排污企业和第三方运维公司之间的利益链,部分地市的环保部门还聘请了独立的监理公司,专门督查排污企业的在线监控是否正常运行,并协助进行例行巡查,提供专业化的建议。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的保障,对造假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杭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出台数据造假运维企业黑名单制度,被查出造假行为的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直至清除出环保运维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