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服务业
引领未来
卓勇良
浙江服务业发展曾经有过的滞后,应该说具有相当的客观必然性。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始于农村工业化,而这是浙江空间均质化,以及生产要素难以畅通流向城市的制度障碍使然。浙江所毗邻的大上海,一定程度替代了浙江城市所能提供的相应服务。至于浙江县域经济迅猛发展,又直接导致一段时间内,浙江都市经济相对逊色,服务业更曾经是浙江经济的痛点。
以浙江与河北之比较为例,可看到杭宁温三市的一些尴尬。1990至2008年,杭宁温三市GDP占全省比重,从47.1%上升至52.0%;同期河北最大的三个城市GDP占其全省GDP比重,从40.7%上升至51.8%,集聚速度大大强于浙江。而这一时期,浙江服务业占全省GDP比重,每年平均仅上升0.6个百分点,甚至未能实现当时五年规划目标。
这些已是过去时了。就当前而言,都市服务业具有增长弹性大于1的重要趋势。这里的意思是,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都市服务业将增长1个多百分点。2011至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比全省GDP增速高1.7个百分点。具有鲜明都市服务业特征的一些行业增长更快,如信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服务业,以及文体娱乐业4个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2015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分别高达13.3%至35.7%不等。
都市服务业因缺少相应统计口径,难以量化分析。大体估算表明,都市服务业约占全省服务业八成左右,增长贡献率或接近九成。当然,即使没有这些数据,我们也能断言浙江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城市,增长主体亦在城市。所谓产城融合其实是典型的同义反复,因为就空间概念而言,制造业不可能与城市融合,市的汉字内涵即是服务业,城市这个概念在字面上即已包含了产城融合意思。
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推动都市服务业发展或有三大方面。一是随着经济发展及收入水平增长的都市服务业,即所谓增长弹性高的行业将主要在城市;二是随着社会化分工不断细化而增长的都市服务业,即从原有的经济形态中将分化出一大块经济;三是技术和结构变动导致的无中生有的都市服务业,即通常说的研发、信息服务业等将引领未来。对浙江这样一个即将迈入高收入门槛的区域而言,这三方面几乎同样重要,难分伯仲。
随经济及收入而增长的都市服务业,构成了都市经济发展的宽大基座。浙江人玩产品是高手,玩资本也是高手。2015年,浙江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14.3%,贷款余额占全国7.7%,比GDP占全国比重高1.4个百分点。金融业不但已成为全省发展的支柱产业,且其在全国的地位,比浙江经济在全国地位还高。旅游业是沟通城与乡、国内与国外、生活水平与品质的大行业,2011年至2015年全省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高达15.4%;旅行社组织的全省出境游人次,年均增长率高达17.3%。海外旅游曾是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日本普通家庭一大追求,现轮到浙江人了。
随社会分工不断细化而增长的都市服务业,构成了都市经济效率提升利器。剥离企业内部的非主流业务,提升社会化分工水平,并以此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当下浙江经济的一大金矿。绍兴一设计集团在自己15层的办公大楼内,请进了专业图文、餐饮等机构为自己服务,效率大大提升,且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当前的成本压力,正在加快把原本企业的内设部门,诸如创意、策划、广告、会计,以及后勤服务等,驱赶到企业外部,成为围绕企业需求高效运转的第三方,甚至第四方服务机构。
随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而来的新经济,构成了引领都市经济走向未来的强劲动力。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营业额3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占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行业营业收入的37.3%。
杭州翠苑西侧、上塘河畔,一个10余万平方米地块,有着中天MCC、天堂软件园等科技园区,这里是城西一个重要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新经济集聚区。此处闹中取静,典型都市经济风情。上下班和饭点时分,常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年轻人,那是真正的活力所在。我前些时因好奇闯入一家VR研发企业,那些年轻人帮我戴上视频头盔,360度虚拟多维空间瞬间呈现,远处正是未来的灿烂之光。 (作者为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