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化

广西花山岩画成功申遗,记者探访填补我省考古空白的古越族岩画

仙居岩画,隐藏两千年的谜

  7月15日是值得庆贺的,远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办的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好消息,来自中国广西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实现了广西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突破,也填补了中国没有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而在14年前的2002年,在我省仙居,朱溪小方岩一块岩石上的几个图案被当地一名中学老师意外发现,后被证实是春秋战国时期古越族留下的岩画,从此填补了我省岩画考古的空白。之后,仙居陆续发现了多处岩画,共计9处,13个点,其中由送龙山岩画、小方岩岩画、中央坑崖刻、西塘岩画组成的仙居古越族岩画群,已于2013年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罕见珍贵的岩画是什么样?价值何在?现在又得到了怎样的保护?7月13日,记者在仙居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达的带领下走进仙居大山深处,探秘这一张张留着岩石上、展现先民智慧、述说古老文明的历史名片。

  陡峭山岩布满图纹

  仙居历史悠久,早在9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生活在这片热土上。据文献记载,东晋时期就已发现岩画,明代又发现一处“仙人刻石”。

  从县城出发,经过四五十分钟的车程,再沿着山路步行15分钟,便来到了上张乡西塘村。在这个村的山坡石壁上,有约1000平方米的岩画,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岩画群落。陡峭的山岩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图纹,线条流畅,笔划粗犷,风格古朴。据介绍,形似花朵、蛇、棋盘、太阳、柴刀、人像等图像100多个,9条形态各异的蛇形图纹甚是少见。

  福应街道送龙山脚杂草丛生,高过头顶,岩画就在一梯形岩壁上。整块岩壁石质比较坚硬,共12层,各层岩面和周围的崖壁上,刻凿着人物形、蛇头形、房屋形、太阳形、米字格形符号约50个,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还有一个像太阳的圆形,圆形线条从中心点向外辐射。

  这些岩画的故事还要从14年前说起。

  2002年,时逢第二次全省历史文化遗产普查。仙居朱溪中学美术教师丁雨亮找到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称几年前辅导学生写生活动中,发现朱溪小方岩一块岩石上,刻有各种图纹,但不识其义。文物部门将所拍照片寄给了省文物局。经王伯敏等专家实地考察、鉴定后,证实为岩画,仙居岩画首次撩开了面纱。

  之后,仙居各地的岩画相继被发现。截至目前,已发现9处岩画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总体保存完好。典型图纹有蛇形、鸟形、鸟头鱼身形、马形、太阳形、人像形、柴刀形、锄耙形、棋盘形等220多个,其中蛇形、锄耙形图纹较为普遍。据有关专家初步考证,这些岩画为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古越族先民所刻,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面积最大的岩画群落。

  返回县城的路上,陈达告诉记者,仙居近年来发现的一些岩画已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图纹,如2014年初在皤滩乡汤坎头村发现了人像图案的岩画,“更抽象一些,年代可能会更晚一些。”但目前除仙居古越族岩画群的4处岩画已有初步年代判定外,其他几处岩画仍待年代鉴定和价值评估。

  岩画内容极其少见

  这些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岩画价值何在?

  王建平是中国岩画学会会长,曾参加了2014年在仙居召开的中国岩画研讨会,对朱溪小方岩等进行了实地考察研讨。在他看来,仙居岩画是独特的存在,“填补了农耕文明类型的空白。”

  他表示,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岩画共有四大文化区域,分别是内蒙古、新疆等地的中国北方岩画区域,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所在的西南岩画文化区域,中原岩画文化区域和包括浙江、福建在内的东南沿海岩画文化区域。北方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西南岩画以红色涂画为主,沿海岩画一般是渔猎岩画的样式,但仙居岩画在沿海如此近的地方却完全没有渔猎痕迹,而是集中展现了农耕图纹,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王建平同时表示,就他目前所了解的情况而言,“如此集中反映农耕文明的岩画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这些鲜明特征对研究江浙一带族群文化和当地文化的融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至于岩画的年代判定,王建平表示,岩画断代是一大难题,在900处世界文化遗产中有36处岩画遗产,而只有5处搞清楚了年代,岩刻类岩画至今未有准确断代的。仙居岩画的具体年代判定还需要未来借助于科学实验和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的结合。这次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意义重大,王建平希望未来像仙居岩画这样独具特色的中国岩画能够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庭。

  中国岩画学会会员、台州市博物馆副馆长张峋,研究岩画已有10年,见证了仙居岩画从发现、保护、研究,到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的全过程。在他看来,仙居岩画反映了古越族先民的生活形态、农事意识、民俗信仰、宗教礼仪,为深度研究古越族先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岩画的表现技法、发展情况等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和张峋一样积极参与岩画发现、保护、研究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在当地有不少,在他们的努力下,《仙居岩画述论》等论文相继发表,《中国仙居岩画考略》一书出版,仙居县历史研究会成立。

  未解之谜等待揭晓

  仙居岩画的探讨之旅启程不久,保护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现在,送龙山岩画、小方岩岩画、中央坑崖刻、西塘岩画均立起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设立了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挂上保护标志,并安排附近村民作为义务文保员进行定期巡查。除送龙山岩画之外的其他3处岩画还围上围栏,但人为的破坏仍然存在,防不胜防的民间拓片就是其一。

  在送龙山岩画保护点的走访中,记者就发现三四处在岩壁和岩面图纹上拓片留下的白色胶体痕迹。陈达告诉记者,虽然在雨水冲刷后胶体会消失,但已对图案造成了损坏。

  如何防止人为破坏发生?陈达说,下一步计划在几个文保点装上探头,进行远程监控。

  岩画的本体保护也是一个棘手问题。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特别是江南多酸雨等自然现象均会对岩画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现在有几处岩画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风化,“计划采取像搭棚这样的物理保护措施来避免外部环境带来的危害。”

  目前,由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的仙居古越族岩画群具体保护规划已在制订中。仙居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打算建一所集保护和展示为一体的岩画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知道仙居岩画,了解先民的历史足迹、感受古老文化魅力。

  这些岩画为何出现在仙居?到底属于哪个年代?先民用它表达什么意思?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仍等待着人们去揭晓。

  (本报杭州7月17日讯)

  [> 链接]

  广西岩画湖北神农架

  成功申报世界遗产

  7月17日,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把中国湖北神农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此之前的15日,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达到50个。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作画难度之大之壮观,为国内外罕见。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具有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因“野人”的传说等引人关注。1990年,神农架加入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2013年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 (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4 仙居岩画,隐藏两千年的谜 2016-07-18 1763235 2 2016年07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