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化

省农科院建成
桑黄栽培基地

  本报讯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邵敏) 在海宁的一个栽培基地,温室中成片生长着名贵中药材桑黄。这种药用真菌过去只能在潮湿的深山密林中找到,现在已在我省实现了规模化人工栽培,相关制备工艺已申请4项国家发明专利。

  省农科院专家和我省农业企业合作,在海宁袁花镇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桑黄标准化栽培基地,记者日前探访了这里。这个人工栽培基地现有60亩温室大棚,大棚隔离了暑天猛烈的阳光,喷头洒出水雾,整个温室里湿漉漉的。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李有贵副研究员说,这是桑黄最喜欢的生长环境。只见一排排菌棒整齐地摆放着,桑黄肥厚的嫩黄色子实体从菌棒开口处挤出来。

  在野外,桑黄通常长在桑树的枝干上,生长速度很慢,每逢雨后才会长大一些。这种少见的真菌,其药用价值很早就为人所认识。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出现了桑黄。《本草纲目》也记载有桑黄的功用。日本、朝鲜等国均有将桑黄视为名贵药材的传统。

  桑黄的市场价长期在高位,一度引发狂热的野外采摘。李有贵团队从2008年开始就尝试研发人工栽培桑黄的方法。李有贵说,全省桑树种植面积已不足100万亩。栽培桑黄需要用桑树枝干做培养基,桑农出售割下来的桑树枝条就能获得可观收入,桑树由此有了新用途。

  实验室小规模的试验成功后,李有贵团队和海宁一家农业企业合作建起桑黄栽培基地。桑树每年春、冬季要清剪枝条,每亩能割下枝条约2500公斤。这些枝条打碎成粉末,再掺一些糠皮等,就成为桑黄菌棒的培养基。基地目前拥有两台自动包装机,每天能制作两万包菌棒。桑黄接种后,经45天左右培养,菌丝布满整个菌棒,这时就可以割开一道口子,放到温湿条件合适的大棚里静待出菇。李有贵介绍,目前每公斤人工栽培桑黄价格约为2.4万元,希望通过工厂化栽培,能使价格下降50%至60%,让更多消费者能够用得起桑黄。据了解,海宁栽培基地2016年栽培桑黄菌袋45万袋,预计年产桑黄6000公斤。

  桑黄的传统用法是加水煎煮后喝茶汤,对许多症状都有疗效。李有贵团队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用现代科学方法探究其作用机理。实验发现,桑黄多糖、酚类物质对小鼠肿瘤细胞、实体瘤有抑制效果。桑黄酚还在结肠炎小鼠身上发挥了很好的抗炎作用。多篇成果论文已在国际期刊上发表。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4 省农科院建成
桑黄栽培基地
2016-07-14 1705644 2 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