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生态

吃知了的影响你可知了

每年消费上亿只知了,浙大昆虫专家称不会影响生态

  夏日蝉鸣,这是知了与时令的关联。自古以来,大家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的鸣声,诗人墨客闻蝉鸣而愁,“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孩子们则在期待抓知了的乐趣。

  最近,在浙江的一些地方,作为夏季标配的知了,正遭逢命运对它们的考验。据丽水当地媒体报道,知了成了夏日餐桌上的美食,据估算,当地每年要吃掉知了上亿只。

  知了在生态链中的地位如何?如此大量捕捉、食用,会不会对物种种群造成破坏?生态链会受到影响吗?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学新。

  一斤知了肉 售价上百元

  这段时间,每天晚上八九时,龙游、临安等地的村民,就会拿上电筒和塑料桶,钻进树林,趁着夜色,捕捉知了。运气好的时候,一个人一晚上能抓上三四百只知了。据当地媒体大致估算,自6月中旬以来,前后一个月的时间,仅临安天目、太湖源、於潜等地被捉的知了,就达数千万只。

  这些知了中的大部分经过冷藏、运送到了丽水,再经过清洗、油炸,成了当地人餐桌上的美食。

  在丽水莲都区的府前菜市场上,几乎每个摊位都在销售知了,摊主忙着给知了“掐头去尾”,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摊主告诉我们,每斤知了大约售价30元至40元,而一斤知了大约有90多只,却只能掐出4两知了肉。也就是说,吃一斤知了肉,得花百来元。对丽水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高档美味。

  “丽水吃知了的习惯由来已久。上世纪80年代末,知了就出现在当地酒店的菜谱上。吃知了的季节性很强,基本在6月到9月初。”丽水南山工业园区一家食品公司总经理陈建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丽水地区每天知了的批发量能达到1.2万斤左右。也就是说,丽水人每年要吃掉上亿只知了。而由于目前很少有人养殖,市场上的知了都是人工捕捉来的,丽水本地来不及供应,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向周边地方要货源了。

  那么,如此大的食用量,会不会对昆虫种群造成破坏?

  即使不被吃 很快也会死

  陈学新说,知了的幼虫从卵中孵化后,落到地上,钻进泥土,到长成成虫,要经历五次蜕皮,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这漫长的时间里,知了都以吸食树根汁液为生。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知了其实是一种害虫。”陈学新表示,适量捕捉知了,对植被的生长是有益的,“就知了的生活习性来说,幼虫一般是很难被发现的。我们吃的知了,是已经从土里飞出来的成虫。这时,大部分都已完成交配产卵的使命,即使不被吃掉,过两三周他们也会自然死亡。”

  而每年食用上亿只知了,陈学新认为尚属正常,“这个数字并不算大,目前不会对生态造成大的影响。但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知了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减少,未来可能也会对生态循环造成影响,比如杨树、柳树过度生长,威胁其他树种生存,一些以知了为食的鸟类和小动物,也会因为食物缺乏而减少。”

  昆虫营养好 可替代食物

  在陈学新看来,大家对于食用昆虫造成生态链破坏的忧虑,有些过了,“昆虫的种群数目巨大,繁殖能力相对其它物种来说也比较强。像知了、蚕蛹、竹虫之类的可食用昆虫,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性绿色食物和饲料。”

  联合国的一项数据显示,全球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90亿。要养活这些人,当前粮食产量至少需要翻一番,但是人类面临土地资源匮乏等诸多挑战,大幅提高粮食产量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15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名为《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世界上至少20亿人的传统食物中包含昆虫,可供人类食用的昆虫也已经超过1900种,它们可以作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很多昆虫含有蛋白质、维他命和矿物质,而且比鸡、鸭、牛肉等更容易吸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陈学新表示,食用昆虫养殖很可能将成为继种植业、畜牧业之后的新兴农业。


浙江日报 生态 00007 吃知了的影响你可知了 2016-07-14 1721321 2 2016年07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