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开车吃棒冰就该罚

  在驶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快车上,轮子上的文明也要跟进。每个人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打破“吉登斯悖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

开车吃棒冰就该罚

潘如龙

  近日,杭州一位司机因开车吃棒冰,被交警开出了100元罚款并记2分的处罚。这一消息在网上瞬间引爆热议,很多网友纷纷质疑其真实性。

  开车吃棒冰属交通违法行为,这本应是共识。但为何还有人质疑新闻的真实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执法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公众对交通安全相关条例的认识不到位。这就造成了人们对这一行为认识的“真空”。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大增,几乎人人成为驾驶员,但过快的发展导致很多人还未养成足够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驾驶习惯。而不断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也在挑战着现有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一些诸如酒驾入刑、闯黄灯扣6分等新条例的增加,正在不断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

  开车吃棒冰之类的分神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危害程度超过酒驾。相关资料表明,开车打电话等分神行为导致事故的风险比通常情况下高出4倍。据美国高速安全委员会调查,2014年全美有43万人受伤,3179人死于分神驾驶造成的车祸。因此,美国将每年的4月定为“分神驾驶警惕月”。

  目前,世界上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明令禁止开车打电话。有的国家对此处罚十分严厉,如新加坡对初犯者最高罚款1000新元,监禁6个月;对再犯者最高罚款2000新元,监禁1年。英国开车打电话可能会入狱,最高可判2年。

  在我国,分神驾驶、超速行驶、市区鸣喇叭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对比较普遍。人们平时遵纪守法,但在交通违法上,却常常松了心弦,埋下了一系列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与人们的安全意识不强有关,也与交警执法不严有关。

  “车让人”,曾一度很遥远,被视为“仿佛到了国外”,但如今却成了杭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凡事都有一个开始,也需一个适应的过程,“专注开车”也不例外。只要对分神驾驶等违法行为持续严格执法,就一定会有成效。

  当然,执法也讲究艺术,尤其是面对新事物的时候。比如,对于开车吃棒冰这件事,可以先进行警告、劝导,如果再犯,或屡教不改的,再进行处罚。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能远比直接罚款更有成效,也更具有人文关怀。

  在驶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快车上,轮子上的文明也要同步跟进。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打破“吉登斯悖论”,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人们生命健康。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开车吃棒冰就该罚 2016-07-07 浙江日报2016-07-0700023;浙江日报2016-07-0700021 2 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