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论之花
结出实践硕果
肖纯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如果说“干”是强调实践的作用,“谋”无疑就是理论的意义。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以新成就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实践养料。
让理论之花
结出实践硕果
肖 纯
生活是思想盛开的常青树,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理论的价值在于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为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为实践开辟前进的空间。
7月5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浙江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党校工作继续走在前列。
在当前语境下,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更为深远。很少有哪个时代像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一样,主流与支流如此纠结,现象和本质如此复杂,特殊与普遍如此微妙。宏观上的国家大政方针,中观上的省委中心工作,微观上的领导干部实践,可以说时时事事都面临哲学社会科学的考题。
遗憾的是,有些领导干部一说起哲学社会科学,要么是轻视,认为“纸上谈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要么是误读,找点浅显的人生道理,求点所谓的心理安慰;甚至是曲解,热衷于总结成功权谋的厚黑学。这样的认识,不仅放弃了哲学社会科学对工作的指导,更可能在实践中目光短浅、患得患失,最终误入歧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这告诉我们,如果处在生活之外或简单移植国外方法、套用国外理论,哲学社会科学难有成就,更不可能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没有研究浙江,服务浙江更是无从谈起。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实践,为人类展示出一种新的政党理念、制度模式与文明形态,这亦是对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理论贡献。浙江高举理论旗帜,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省域治理新典范。在新的时代要求下,浙江哲学社会科学界要继续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必须在两个方面大有作为。
一方面,要加强对全省改革发展实践的总结提炼、理论提升。深入研究“浙江现象”、总结完善“浙江经验”、充实丰富“浙江精神”。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理论之花与实践之果齐辉。从创造巨大物质财富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浙商遍布世界到浙商回归,从制造业风起云涌到转型升级,浙江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总结不断在实践中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从浙江这座富矿中提炼哲学社会科学的“优质钢”。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全省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研究。当前,浙江正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问题后面亦步亦趋,解决不了浙江“成长的烦恼”。只有以浙江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要看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必须积极回应时代的问题。如何让五大发展理念在浙江落地,如何引领新常态,如何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如何补齐“六大短板”,这些问题都期待着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建言献策。
“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如果说“干”是强调实践的作用,那“谋”无疑就是理论的意义。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以新作为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浙江样本,以新成就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实践养料,以新奋进交出浙江“十三五”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