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政治纵深·党建

宁波组织百堂特色党课进基层,数十万名党员接受了生动的党课教育

这里的风景不寻常

  核心提示:党课,是每个党员的必修之课,也是向广大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必要一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都将“上党课”作为一项重要载体。

  学党章,听历史,谈政策,议实事。当党课成为这个夏天的一道风景,怎样把这一堂课讲出特色、形成影响,成为很多人在意的事。

  4月以来,宁波开展“百堂特色党课下基层”行动,通过自上而下的引导,丰富党课教育形式,强化学习教育实效,真正让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触及灵魂。

  这是一个特殊的“征集令”——今年4月,宁波市委组织部发出倡议:在全市范围内寻找100堂贴近实际、通俗易懂的特色党课。

  这是一个比拼创意的“舞台”——互动式党课,允许提问辩论;“小板凳”、“圆桌夜谈”,可以交流探讨;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强调轮番培训批次教学;微信、网站、APP,则让党员教育也站上“互联网+”的风口。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截至6月底,全市2.71万个基层党组织,都已在“百堂特色党课”目录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堂课,51.3万余名共产党员,至少参与了一堂党课教学。

  当现场有了互动,素材变得鲜活,党课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一处处

  红色历史的“苏醒”

  6月27日。宁波海曙区丝户巷17号,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旧址纪念馆。

  如果没有在这里的这堂党课,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海曙区鼓楼街道苍水社区退休老党员朱瑛娣都不知道,自己离“红色”原来那么近——

  1925年二三月间,中共宁波支部成立,支部设在宁波城区醋务桥的启明女中内。8月,改为中共宁波独立支部,机关地址随启明女中迁至丝巷弄星云坊。1926年1月在这幢房子内召开了中共宁波全地方第一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此处即为中共宁波地委机关所在地,是宁波最早的党、团机关秘密驻地。

  “以前我和许多人一样不知道这里是红色宁波的起点之一,是革命前辈红色之梦开始的地方。”江厦街道莲桥社区老党员陈惠昌告诉记者,收到要在纪念馆上党课的通知,他还觉得“太注重形式”,可课程结束,他却感到了一种很久没有过的激情,“我们追溯红色历史缅怀先人,是为了走向未来。”

  纪念馆,一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资源。“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曙区开通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网上预约平台,去红色基地上党课,成为越来越多党组织和党员的选择。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全体党员接受党性教育,规范组织生活。实际调研中我们却发现,有不少基层党组织想找一处红色基地过组织生活,但不容易找到,对于如何过组织生活也没有很好的想法。”谈起建立这份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名单的初衷,海曙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商圈里的天一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处所有:鼓楼沿历史文化街区、月湖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打开平台网址,不仅详细列出了全区17家基地的地址、接待时间、承载人数和联系电话,还有个性鲜明的组织生活配套菜单,供全区1200多个基层党组织进行选择。

  “和过去相比,组织生活有了更多载体,党课也更具创意,每个支部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订制’。”钱勇是鼓楼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的基地负责人,平台开放的头一天,他就接到了两笔“订单”。

  在宁波,越来越多的“红色资源”,在一堂堂鲜活的党课中“苏醒”。

  余姚市委党校教师毛颖,将党课的地点选在四明山革命老区的羊肠古道上。“我希望通过这样体验式的党课,让大伙儿重走革命路,感受信仰的力量。”她告诉记者,重走革命路绝不仅是一次红色现场教学,更是一次体验浙东精神、学习浙东精神、弘扬浙东精神的思想升华过程,“通过这样的体验,让更多基层党员牢记历史,坚定信念。”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盘活辖区的红色资源,同时通过实时数据资源共享和建立配套菜单,让组织生活更加规范也更有意义。”海曙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一场场

  圆桌会议的“谈心”

  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月,慈溪市周巷镇劳家埭村村民诸忠华还不时念叨着6月14日那天在自家客厅圆桌上的那堂党课,“没想到市里的领导干部和我们围在一张桌子边上党课,没想到上党课还能说那么多心里话。”

  诸忠华口中的这一堂党课,慈溪的许多农村党员都已经上过,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圆桌上的党课”。

  早在2014年,慈溪就开始推行“圆桌夜谈”制度。从市到街道(乡镇),领导干部们将夜谈的地点放在村民家中吃饭的圆桌旁。大家围坐一桌,有事说事,没事谈心。聊着聊着,好像又找回了早些年晚饭后大家串门聊天的感觉;聊着聊着,大家就敞开了心扉,融洽了关系。今年,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圆桌夜谈”又增加了讲党课的内容。不光是领导讲、专家讲,每位党员也要大胆讲。讲啥呢?讲体会,讲感悟,讲建议,当然也可以发牢骚。

  诸忠华,就当着和他一起上党课的市委组织部同志的面,发了牢骚。

  “这几年我们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绳,带动群众建农民公寓、造柏油马路,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不过,有些工作抓落实不够。像‘五水共治’,有些人在河里拦网抓鱼,屡禁不止。”他先扬后抑,指出村干部在推进“五水共治”中存在的一些工作疏漏。

  劳修善曾经担任过村支书,退休后依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协助村里做好老年人服务工作。回想起自己担任村支书的经历,他接过话茬:“作为村干部,要得民心,一定要深入基层,晓得村情民意。党员干部带头做好了,群众就会参与。”

  “党员联户做法好,全村140多位党员,一位党员联系十户人家。庭院卫生、门口卫生由党员来监督、清扫,好的加分、不好的减分。发挥党员作用跟党员的名誉是相关的,自己做好,才能给群众提要求。”慈溪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结合党章党规,就怎样发挥党员作用跟在座党员进行交流,“我们很多党员入完党之后就不去学习党章,淡忘了党员的要求。”

  “这样的党课,说的都是身边事,我们都爱听。”送走了客人,诸忠华意犹未尽。

  不仅仅在慈溪,在宁波各地,一场场“接地气”的党课正让每一位党员的心,靠得更近——

  在奉化,“两学一做”红色讲师团运用“圆桌讲、板凳谈、田间说、远程看、微信推”等微宣讲、新媒介手段,将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传达和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在宁海,通过搭建“党章学堂”、领导干部讲学、党员分层分类集中轮训等举措,带动全县党员同学习、同提升;在象山,针对外出流动党员“散”、偏远地区“远”等现实情况,组织志愿宣讲团定期为每一个外出流动党支部、偏远支部送党课、做宣讲。

  一段段

  脍炙人口的“说唱”

  “入党时候心情激动,入党以后一动不动;要做工作先讲条件,有了享受冲在最前;需要担当就踢皮球,随随便便混混下去……”讲到此处,讲台上的夏永元将手中打得飞快的快板一收,他知道,“此处有笑声。”

  夏永元是鄞州区洞桥镇草根讲师团的团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甫一开展,他就忙开了。看报纸、翻杂志、学理论,为了写出如此这般“反映农村普通党员情绪、又能归纳大家思想问题”的快板,光是备课本,他就用掉了整整一本。

  “讲大道理,肯定没人愿意搭理你,从身边的小事说起,大家才听得进去。”在乡镇农村讲课讲多了,夏永元早就有了自己的心得。现在,他有属于自己的“12345”——一个中国梦、两条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和平共处的丝绸之路)、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公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五大发展理念,“浓浓乡村味的党课,语言简洁质朴、曲调朗朗上口,村民们爱听!”

  干部、教师、农民、企业家……在宁波,各行各业的普通党员都被发动起来,成为党课的主讲老师。

  北仑柴桥瑞岩社区开展“庭院里的春风故事会”,让宣讲员们在农家庭院以“讲故事”的形式上党课;江东区的社区书记们,定期要到全区的10个“党章学堂”给普通党员们上课;在镇海,“后大之声”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最新动态,打造线上“微课堂”。

  80后的徐舟是江北区城管局派驻纪检组的一名年轻干部,今年4月,全区面向80后机关党员公开选拔“青春党课微报告团”成员,他成为第一批50位入选者之一。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第一堂微党课的“学员”,竟是区委理论中心组的全体成员。

  “读党章,上党课,如何能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有意思,让党课的听众更有代入感?我们特意找来了思想活跃的年轻人,让他们从自己独特的青春视角,宣讲‘两学一做’,也让区领导听到基层‘两学一做’的声音。”江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前阵子有组漫画,叫《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漫画的版本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对于友谊因种种原因无法存续表示惋惜。我倒是觉得,对我们来说,《这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吧!》PPT生动活泼,带有各种表情包,讲演中穿插各种网络“小段子”……包括徐舟在内的8名年轻党课教员围绕“两学一做”、结合本职工作的一堂堂微党课,让讲台下区委理论中心组的干部们频频点头。“这样的形式,既让年轻党员把学党章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理论、工作方法,进而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好思路、好举措、好作风,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全新视角。”江北区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评价说。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党建 00019 这里的风景不寻常 2016-07-07 浙江日报2016-07-0700007;1704249 2 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