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普法,让法治思维渗透生活

——写在全省“七五”普法启动之际

  核心提示:我省普法工作已走过半个甲子,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去年底,省普法办、省舆情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浙江省公民法治素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公民法治素养指数为72.2,公民法治素养总体水平较高。30年普法,已让法治思维渗透浙江人的生活。

普法,让法治思维渗透生活

——写在全省“七五”普法启动之际

本报记者 金春华

  今年是法治浙江建设十周年,也是“七五”普法开局之年。普法,因此有了更为深刻的意义。

  30年普法辛勤耕耘,我省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去年,“六五”普法圆满收官之际,省普法办、省舆情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浙江省公民法治素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公民法治素养指数为72.2,公民法治素养总体水平较高。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这些业已成为我省公民日常生活的共识和准则,学法守法用法在浙江已蔚然成风。

  浙江普法有何特色?法治风尚的形成,如何改变浙江人的生活?

  工作推进到哪儿,

  普法跟进到哪儿

  “听众朋友,你知道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提出了‘九个严禁、九个一律’换届纪律要求的主要内容吗?接下来我‘勤俭嫂’就要和大家讲讲。”7月1日早上7点45分,浙中大山深处的武义县,新的一天在当地草根明星“勤俭嫂”亲切的乡音中开启。

  这档叫“勤俭嫂拉家常”的方言类广播节目,覆盖武义全县各乡镇,听众甚多,于是成为县里普法的重要载体。最近,为了即将到来的换届做准备,广播栏目专门安排了换届纪律的宣传。

  “武义三分之一的60岁以上党员在农村,通过‘勤俭嫂’,冷冰冰的说教变成了热烘烘的宣传,既讲案例又谈反思。”白姆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周艳燕是乡里白姆村的驻村干部,广播里有一起换届拉票破坏选举纪律的案件,她特意又拿出来和村里的全体党员干部分享。

  如“勤俭嫂”一般,普法跟着重点工作走,是我省普法教育工作始终坚守的理念。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到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从“三改一拆”到“五水共治”……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出现在哪里,普法教育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

  三百里楠溪江,自古以水秀瀑多滩林美而闻名。然而,近年来,因为夹岸矿石场、电镀厂等企业非法排污,江河为之失色。“五水共治”开展以来,永嘉县梳理与水有关的10起典型案例,拍成法制宣传专题片,为“两美”建设护航。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有了“法治”意识,楠溪江的水正变得日益清澈。

  在法律服务“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方面,我省司法行政系统还不断通过各类载体开展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支持度。全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整合法治宣传、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等资源,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不仅是司法行政部门,浙江的律师和公证员也纷纷行动起来。目前,我省活跃着300多个各种类型的法律服务团,他们为6000多家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已举办各类法治宣讲2800多场。

  “随着浙江经济转型发展,企业对法律的需求越来越高,这是普法宣传的良机。”北京大成(宁波)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任黄妙曾先后到绍兴、温州、舟山等地就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策略进行宣讲,深受企业欢迎。一家远在丽水缙云的高科技企业也主动找到她,请她为企业进行商业秘密保护的策划。

  暑假里的普法学校:

  从娃娃抓起

  暑假来临,三门县珠岙镇西陈村72岁老人陈斌又忙碌起来:他的“普法学校”暑期课程又开始了。

  教师只陈斌一人,编写教案、上课、安排活动,事情排得满满当当,来听课的,却不止村里的孩子,只要有空,大家都愿意来听听。

  7月3日下午,穿着洗得发白的制服,这个原该安享晚年的老人在讲台上一边擦汗一边讲得眉飞色舞。

  “青少年是普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我省普法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关系到国家法治建设的未来。”走出课堂,陈斌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在法院、行政司法系统工作了近40年的老法律人,普法是他一辈子的使命。

  既追求普及又盯牢重点,这是我省普法工作的重要抓手。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等人员作为重点普法对象,持之以恒地推进对重点人群、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通过他们把法治宣传教育渗透到全社会各层面、各群体,普法就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05年,我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司法局局长岗位上退休。2007年回老家过年,发现村里经济发展了,变化很大,但乡亲们遇事不懂得用法,这可不好。”陈斌回忆说,2008年底,他回到西陈村当了一名义务普法员。用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在村里出普法黑板报,印发普法材料;把已多年不用的村广播站修起来,傍晚时给村民讲普法故事……每一轮村干部换届后,他还给全镇79个村新上任的村干部们讲了课。

  杭州普法形象代言人“阿普”每年的暑假也很忙。会唱歌、会跳舞、会演情景剧的“阿普”很博学、很风趣、很亲切。一部6分钟的动漫短片《阿普说宪法》用漫画、图表、数字讲解了宪法的历史、特征和主要条文等等内容,跨越中外历史,讲述现实例子,原本有些枯燥的法律法规知识,一下子变得有趣起来。

  据统计,“六五”普法启动以来,我省共建立各类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863个。从课堂到校园,再到校外,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和法治活动,为学生们铺就了一条五彩纷呈的法治教育之路。

  开心茶馆的故事:

  让普法更亲民

  云和,浙南山区的小城。随着该县“小县大城”战略的发展,已有74%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对法律的需求大大增加。如何对农民进行普法?在这里,“以画说法”等新型普法模式应运而生。

  “这些故事都是云和农村常发、易发的典型案例,涉及治安管理、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每个案例由基本案情、漫画、评析、温馨提示4块组成。”云和县司法局宣教科科长廖谭华翻着一本《农民学法漫画书》介绍说,“六五”普法期间,云和县编印、分发了7本共3.5万余册类似的漫画普法系列读本。

  为深化普法教育工作,各地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展新的阵地,努力让不同年龄、不同群体接受普法、乐于学法,不断增强普法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

  2011年,借大运河申遗东风,位于大运河南端的杭州市拱墅区普法办将其法治文化与运河独有的非遗文化、市井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结合,创新推出了“运河法治文化带”项目。

  每周五和周六晚上,在临河的一间茶馆,分别会有相声和故事会上演。与法有关的新闻、经典案例,经艺术加工,以轻松幽默的形式展现出来,让茶客在品茗观河中品悟法治精髓。

  “茶客来这里,不仅可以欣赏运河美景,还能学习法律知识,饮茶学法两全其美。”负责人周鹏说,这里取名“开心茶馆”,就是希望每个来品茶的人,都能在欢笑中得到一份收获,而茶馆自2011年开门至今,已接待10万余人饮茶学法。

  在宁波,“掌上法律顾问”则让群众打开手机就可咨询法律问题,实现随时随地学法。记者在这款APP里看到,在线咨询、法律服务导航、12348热线等多种法律服务尽在“掌握”,且咨询回复速度很快。6月30日15时45分许,一名市民在网上提问“从一审判定后上诉到终审需多长时间?”不到10分钟,解答律师就详细给出了解读。

  网站、微信、手机报……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和普法机关在运用主流媒体、发挥传统宣传手段作用的同时,积极依托各类新兴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各类新颖的普法创意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法贵在行:

  民主法治吹新风

  细水清流环绕重重古民居,我国著名法学家、“近代法学之父”沈家本故居坐落于湖州吴兴区衣裳街。“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百年前,这位智者就指出:设立法制却不善加执行,等同于无法。

  坚持学法与用法、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通过普法教育提升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这正是我省30年普法的共同目标,也是“七五”普法继续努力的方向。

  天目山下,山峦叠翠,安吉天荒坪镇余村十多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统一的道路。去年春,余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平安法治是一切创建的保障,没有平安,没有法治,老百姓哪来幸福和休闲?”村党支部书记胡加仁说,余村村提出要打造幸福余村、休闲余村、平安法治余村三条路,平安法治是基石。

  “这些年,村里创建项目多,每次都邀请我们老干部参与监督。”余村老干部代表之一陈长法说,近年来余村逐步建立完善了党员议事制度、村民委员会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民主制度,同时建起了民主法治宣传长廊,村文艺晚会常开展法治宣传……

  法贵在行。村组、社区,是民主法治的基点,也是民主法治的归宿。“民主法治村(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是我省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生动实践。

  “你拍一来我拍一,村庄整洁人人记;你拍二来我拍二,开门招商来这儿;你拍三来我拍三,热情好客大家赞……”黄梅戏曲调,拍手击节为歌,奉化大堰镇谢界山村,村里热心的外来媳妇王德菊用黄梅调唱起了该村村规民约《谨身十记》。夕阳西下,谢界山村老庙前的大树下,这阵阵歌声唱进了每个村民的心里。

  在奉化大堰镇,村规民约的普及形式多样:后畈村有“背规约赢奖大赛”,背出3句奖肥皂,背出6句奖洗衣粉,整篇背完奖电风扇;西堡岙村,解决山区老人吃饭难问题的老年食堂餐餐新鲜,让该村《七言村戒》的村规民约“曰”出成功。

  “公民对法治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是建设法治浙江的思想之基。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建设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使村(居)民既是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创建者,也是受益者。”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我省分别有全国、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09个、1007个。走在浙江各乡镇,处处都能感受到民主法治建设带来的新风。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普法,让法治思维渗透生活 2016-07-07 浙江日报2016-07-0700009;1704186 2 2016年07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