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法治成风尚
金春华
法治是什么?法治不是毫无生气的条文,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日常熏陶,思维方式的形成需要日复一日的训练;法治的普及也需训练,也需耳濡目染。这就是普法的意义。
在很多人看来,“普法”是指普及人们必须要理解的法律,甚至仅仅是法律常识。可其实,这些远远不够。普法的意义,是为了让法治成为一种风尚进而成为一种风俗习惯。
从“一五”普法到现在,30年过去,浙江的普法形式越来越“时尚”。传统纸媒,现代的手机、电脑,多样的动漫视频、线上线下互动等等形式的出现,就是为了从形式上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从而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除了形式,法治成为全民共守的习俗,还需普法实践。从领导干部学法到普法进校园,从普法服务重点工作到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的普法工作紧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学促用,以用促学。这形成了有浙江特色的“普治并举”普法格局。
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少数人日常行为距离法治风尚还存在一定距离。小到乱扔垃圾、闯红灯,大到医闹、贪污腐败,违法的个案还时有发生。这些个案的发生,很多还是因为不懂法、不守法、没有依法办事。
法律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法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这个现实面前,我们应该清楚,普法只是推动法治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还需要各种工作相互配合。除了形式上的多样化,除了普治并举的实践,我们还需要政府自身的变革来引导,还需要社会群体自发参与来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