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去杠杆,银企如何双赢

  来自浙江银监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1808亿元,不良贷款率2.37%,同比上升0.41个百分点。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不良贷款余额1900.7亿元,比年初增加92.2亿元,同比少增74.4亿元;不良贷款率2.39%,比年初提高0.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0.17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金融风险上升甚至在某些地区集中爆发,成为困扰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看待这些不良贷款数据?如何加快去杠杆、补短板,既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又有效防控地方金融风险?

  转型阵痛

  “两链”问题有待破解

  一家生产防腐材料的企业,兢兢业业几十年,发展一直很好,在银行没有一分钱贷款,却输在了“担保链”上——为他人担保了7000万元,最后将自己拖进了漩涡。这些年,浙江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目前,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风险虽然得到了缓解,但还未彻底解决,成为制约浙江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只有补上这块短板,浙江金融才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才能更好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共赢发展。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两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担保链模式甚至还一度被金融机构作为经验来推广。经济新常态下,浙江率先遇到经济增速放缓、旧增长动力衰减的问题,“两链”等问题随之暴露。

  尽管浙江的不良贷款率目前仍较高,但业内人士判断这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情形并不相同:表面上看企业的资金风险还在持续暴露,但从深层次看,风险的诱因已经出现明显变化。经过近几年的风险释放,浙江实体企业本身风险已在减少,但担保链风险、恶意逃废债等因素仍存在,成为造成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

  多位企业家受访时指出,浙江企业形成不良贷款的一大原因是“短贷长投”,在经济转轨、外界因素突变时往往容易造成企业内部资金链断裂,拖累担保圈,继而可能产生不良贷款。要解决这一问题,光靠一些地方设立的转贷基金是不够的。

  处置不良

  多措并举提速加码

  浙江大学教授金雪军认为,不良资产形成往往是项目选择的定位失误、时空失误、主体失误造成的,而化解不良资产也需要从这些角度入手。

  对于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需要分门别类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方式处理。我省近年来多措并举,加快处理不良贷款,采取司法诉讼、打包转让、呆账核销、资产证券化等处置措施,及时盘活信贷资源。像淘宝购物一样购买不良资产也成为现实。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处置“僵尸企业”、培育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既有大量企业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的机会,也会加快不良资产的暴露,推动不良资产的处置。从2012年起至今年5月,中国信达浙江分公司累计参与近8000户企业不良资产的尽职调查,成功收购其中的3033户,涉及债务及担保企业逾万家,债权本金680亿元。

  金雪军认为,金融发展的四大趋势是投资化、结构化、证券化、网络化,而不良资产的处置也体现了这四大趋势。他认为,可以让这些不良资产变成部分投资者的投资产品,这符合不同风险偏好的人投资不同风险产品的规律,未来不良资产处置还需要完善交易平台、评估机制等。“这些举措对于浙江化解不良贷款率将有非常大的帮助。”金雪军说。

  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季度环比增幅已经趋缓。在全省较早集中爆发“两链”风险的温州,也出现了走出困境的迹象。来自浙江银监局温州分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继2015年温州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降”后,今年1月至5月,温州银行业继续实现“双降”,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分别比年初下降4.92亿元和0.13个百分点。

  银企合力

  去杠杆补短板谋双赢

  有调查显示,浙江企业贷款超30%存在互保。针对“两链”风险高发的实际,不良贷款的化解需要银行和企业合力。

  金融机构提前介入企业发展,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履行审慎原则,对于化解不良、防控风险无疑是有帮助的。去产能、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方面银企双方应有更多的合作。

  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定期监测产能过剩行业信贷风险,关注相关政策变化,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预警,这也是金融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

  近几年,浙江企业加快通过市场化手段“去杠杆”,银行信贷增幅理性回归,融资结构和方式也在逐步优化,2015年平台贷款通过发债置换1768亿元,企业发行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241亿元,并积极通过上市和定增募集资金。

  化解不良贷款率高企的问题,不仅要去杠杆,同时也要合理发挥绿色信贷的引导作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监管部门表示,坚持以绿色信贷为导向,坚持有保有压,支持浙江实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等战略,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从我们开展的‘僵尸企业’调研看,浙江总体情况相对较好。”相关人士表示。

  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精准匹配企业真实融资需求,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努力实现结构性去杠杆目标;同时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拓宽直接融资等方式,推进不良处置和核销,降低企业财务杠杆。只有银企双赢之下实现不良率下降,金融与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实现良性互动。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去杠杆,银企如何双赢 2016-07-06 1651164 2 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