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烈士池耕襄临刑前赠予友人的《新文化辞书》——

碧血映辞书 革命志自远

  1928年2月13日,瞿秋白主编的中共中央刊物《布尔塞维克》全文刊登了一篇悼念文章——《白色恐怖下的牺牲者——池耕襄》。作者李恺良,是池耕襄的好友。池耕襄牺牲后的第8天,他在上海听闻这一噩耗,便写下此文。

  桐乡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中,一本《新文化辞书》静静躺在展柜里。它是纪念馆负责人邱玉良口中的“镇馆之宝”,见证过池李两人的革命友谊,也曾见证了池耕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岁月流转中,辞书的底色已微微泛黄,纸张也已变得脆薄,但扉页上的字迹却依旧清晰可辨——“蕴轩挚友惠存,菊庄临死赠别,时乙丑冬日”。

  邱玉良告诉记者,“蕴轩挚友”是指李恺良,而“菊庄”则是池耕襄自称。临刑前夜,池耕襄提笔写下赠言,并托人将辞书赠予李恺良。那一年,池耕襄年仅23岁。

  1926年,出生于桐乡石门镇的池耕襄从上海回到家乡。此次回乡,不为寻亲访友,而是肩负着上海党组织的使命——发展国民革命,开展工农运动,迎接北伐军到来。不久,池耕襄根据中共嘉兴独立支部的意见,将志向相同的好友陈丹池发展入党,并与在外地入党的张兰接上组织关系,组建了以他为首的崇德县(今桐乡崇福镇)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石湾组织。之后他迅速发展了一批国民党(左派)党员,成立了以中共党员为主体的国民党(左派)崇德县第二区党部。

  1927年2月,北伐军占领浙江,浙江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各地国民党(左派)组织相继公开活动。池耕襄等人正式挂出国民党(左派)崇德县第二区党部的牌子。他在群众的支持下,接替了石湾镇商会会长一职,并利用这一身份,积极扩大革命队伍,在镇上组织“新工会”,在农村组织“农民协会”。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浙江陷入白色恐怖。池耕襄等人被国民党(右派)浙江省党部下令通缉。虽然中共石湾组织被迫停止活动,池耕襄的革命活动却依然在地下秘密进行。

  同年12月10日,池耕襄前往联络点时,遭预伏的敌人侦缉队逮捕,关押于杭州浙江陆军监狱。拷打、“老虎凳”、电刑等酷刑,都没有使他屈服。1928年,他在狱中写给李恺良的信中说:“我愿有意识地死,不愿无意识地生。”同时,他还在狱中墙上刻下一首遗诗:碧血渲染处,红花照眼心。钱塘潮不尽,吾辈岂无人。

  1928年1月20日下午,池耕襄与其他7位共产党人在“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中,壮烈牺牲于陆军监狱刑场。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碧血映辞书 革命志自远 2016-07-04 浙江日报2016-07-0400018 2 2016年07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