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特别报道

吃穿住行大变样,生活阔步奔小康,听老报人徐永辉讲述——

一户农家六十年的故事

  编者按:

  一颗赤心、一部相机,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一声声清脆的快门声中,浙江日报高级记者徐永辉记录下了解放后农民叶根土一家的命运变迁,也记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所发生的巨变。60多年前,徐永辉是如何结识叶根土一家的;《一户人家十年间》、《“传家宝”》、《一户农家五十年》等经典摄影作品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且听他娓娓道来。

  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日子里,我内心激动万分,因为我原是个青年失业工人,是党把我培养成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1944年8月,经亲友介绍,我到上海一家颇有名气的照相馆当学徒。照相馆里有个地下党的联络活动小组,3个师兄都是地下党成员。不久,他们先后去解放区参加了革命,当时我只有14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唯一的出路就是去解放区参加革命。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了。正巧,我的小师兄陆文骏随军南下,得知我要求参军的心情十分迫切后,叫我到杭州的解放军第七兵团政治部摄影组找他。在他的指引下,我在第七兵团学习了20多天,幸运地考进了杭州新闻学校,毕业后又去吴兴县农村实习。1950年初春,我被组织分配到浙江日报社工作。从一个失业青年成为了党的新闻工作者,因此我对工作充满激情,浑身是劲。常常工作到夜深了,拿几张废报纸往地上一摊就睡了。

  有天晚上,社长陈冰值夜班时,让我去他办公室。谈话结束后,陈冰交给我一台老式的折叠式照相机,要我到杭、嘉、湖农村去采访,并再三叮嘱:“这台照相机是从日本鬼子手里缴来的战利品,是谭(震林)政委赠予我工作上用的,你使用时万万要当心。”

  这是我进报社工作后第一次下乡采访,就到浙江省著名的“鱼米之乡”嘉兴。路过七星乡二村村口时,忽然听到一阵动人的歌声:“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两个衣衫褴褛的孩子,在晒场上蹦蹦跳跳地唱歌。他们欢唱解放的喜悦心情,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看到他们穿的是用破布旧絮拼起来的衣服,腰间还扎了一根绳子,我心里又很难过,因为我的童年生活与他们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我想:共产党一定有能力使翻了身的农民摆脱贫困。因此,我想给他们拍一张照片,把旧社会给他们带来的深重苦难记录下来。这时,孩子的父母刚好从屋里出来,我就干脆提议给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之后我环视四周,只有一间很小的破屋,破屋里放着一张木板床,全家就一条破棉絮,一只铁锅放在不冒烟的灶头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家具。谈话中,我得知这家的主人叫叶根土,是贫雇农。他的妻子叫高阿二,桂凤、兴富、兴友是他们的孩子。回来后洗出了照片,我就把这张照片夹在了自己的笔记本里,盼望这户人家从此过上幸福生活,计划下次再去采访他们……

  1954年的秋后,我想再到叶根土家里去看看,便第二次来到七星乡。到乡里一打听,叶家早已搬走了,而且不知去向。此后,我多次到七星乡打听,终于在第6次去时碰上一位老太太。她告诉我,叶根土是从小逃荒来到嘉兴的,解放后农业连续3年大丰收,他攒了点钱,带全家回黄岩老家去了。后来,我赶到黄岩,通过许多基层干部分头寻找,终于在1959年9月找到了叶家。当我再见到叶根土时,他们一家已完全没了当年贫困的影子。我拿出当年的《全家福》照片,他们看了半天,都不敢认照片里头站的是自己一家。我乘兴又拍了一张叶家的《新全家福》。

  这张照片引起了当时浙江日报总编辑于冠西的兴趣,亲自为照片拟了标题——《一户人家十年间》,并配上一首诗。照片发表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此后,我每年两次去看望他们,又拍了一些照片,积累成资料,以跟踪报道的形式,报道了《陪嫁的“传家宝”》、《一曲难忘三十年》、《历史的一页》、《一户农家四十年》、《女主人》、《一户农家半世纪》和《一曲未尽60年》7个专题,在《浙江日报》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这件事本身也成了大新闻。1994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邀请我去参加春节联欢晚会,并把我拍摄的叶根土一家四幅《全家福》照片作了现场直播,让亿万人民看到叶家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变。

  2000年1月,新世纪刚开始,我专程赶到黄岩茅畲乡叶根土女儿的家里作客。解放初期带领弟弟叶兴富在晒场上唱“解放区的天”的小姑娘叶桂凤,当年她只有7岁,如今已经做奶奶了,领着孙女在新建成的楼房下晒太阳。“我们这里的穷山沟如今也变样了,你看,这幢楼房多好呀!全靠几个儿子能吃苦,省下钱来造起了这幢楼。”她兴奋地对我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就无法使他们全村大变样。现在每到春天,村子里梨花盛开,她家这幢楼正巧矗立在花园中央,风景真是好极了。看到桂凤手舞足蹈地向我介绍穷山沟的变迁,我感到非常欣慰。

  又一次,我出差到嘉兴顺便去看望叶根土的儿子叶兴富。来到他们家,发现屋内非常整洁,各式家电一应俱全,家里人服饰入时,生活安排得很好。看到他们过着和平、安宁、欢乐的幸福生活,我感到非常高兴,对叶兴富说:“你童年这么苦,穿着一身破烂衣服,如今全家穿着崭新笔挺的衣服,看看也舒服。”2010年后,我又3次去看望叶兴富,他们家的生活真是一次比一次好。他对我说:“孙女已经6岁了,桂凤的孙女已是研究生了。我家不仅经济上翻了身,而且文化上也来了一个大翻身。这些全靠共产党的领导,跟党走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方向。”

  这,就是我用相机为一户农民“写”的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的“家史”。

  (讲述人:本报记者徐永辉;杜敏琦协助记录)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特别报道 00020 一户农家六十年的故事 2016-07-01 浙江日报2016-07-0100011;1661206 2 2016年07月0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