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史启示未来 崇高信仰铸就辉煌
——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观点综述
6月28日,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理论研讨会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思想与浙江实践”论坛,在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召开。全国社科界专家学者共提交了200多篇论文,这些文章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和成功经验,畅谈信仰的力量,交流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思想的体会与认识,探讨浙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经验,展望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美好前景。现将获奖论文观点综述如下。
红船精神 信仰铸就辉煌
段治文(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赛(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副教授):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弘扬“红船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弘扬“红船精神”,有助于进一步排除干扰,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力量,继续以开拓创新精神去赢得各个社会阶层群众的信任,以艰苦奋斗精神去赢得广大人民的信服,以无私奉献精神去赢得各族人民的敬佩;有助于进一步提供精神动力,在伟大实践中凝聚起爱国精神,汇聚成发展的力量。
“红船精神”的价值取向正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要求。首创精神,反映了民族复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奋斗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意志;奉献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旨归。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从内涵上讲,是发扬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从价值取向上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在经过95年奋斗取得社会主义事业巨大成就的今天,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需要常怀忧党之心,才能永葆生命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使命意识。当前推进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就是要解决好宗旨问题,强化使命意识,才能在工作中干在实处,取得实效。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要“红船精神”所蕴含的开拓意识。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样离不开这种开拓意识,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虞文清(湖州师范学院教授):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不但极其远大,极富挑战性,而且极具现实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支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来自于对“三大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人民利益的不懈追求。正因为有了这样坚定的信仰,才有人吼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壮语,也正因为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才能“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才能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取信于民的最大秘诀。
黄文秀(嘉兴学院党委书记)、郭维平(嘉兴学院教授)、赵金飞(嘉兴学院红色文化研究所教授):95年的实践证明,思想建设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生命线,渗透在党的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是立党、兴党的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去了西柏坡、延安、遵义、井冈山以及焦裕禄纪念馆等多处革命遗址和党性教育场所。2014年12月,习近平同志到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他认为,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今天,习近平同志提出以党的思想建设为本,全面从严治党,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仅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而且对党的建设规律有了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建设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
习近平思想建党理论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华。他认为,古人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些思想在习近平党建理论中都有体现,转换为重理想、重修身,讲规矩、守纪律,补精神之钙、立忠诚之志,锻造党性基础上的理想人格和道德品格。
红色启示 鉴明则尘垢不止
叶国文(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近代中国面临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等历史任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近代中国的各种力量试图承担这一历史责任,但先后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不懈奋斗和巨大牺牲,才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陈永忠(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随着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期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初步传播,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宣传,以及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等因素,如无产阶级的初步形成与逐步壮大,到上世纪20年代前后,建立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时代提出的历史命题。在这一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施存统、俞秀松、陈望道、邵力子、沈定一、沈雁冰、沈泽民等人为代表的浙江籍知识分子,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理论传播方面,还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方面,都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建党前夕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和工农运动的斗争之中,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创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崔华前(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在近代中国,面对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祖国倍受凌辱、人民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从魏源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一直苦苦探索着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出路,但均以失败而告终。面对一次次失败,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接过了探索变革的接力棒,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他们苦苦思索着、孜孜探求着。恰逢此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一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崭新之路,这就是他们思索和探索所得出的结论。为此,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担历史使命、勇立历史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发动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一首创精神,与“革故鼎新”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此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贯彻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的始终。
全面从严治党 打铁还需自身硬
黄宇(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纵观浙江近年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全省各级党组织始终牢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崇高政治责任,将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党组织的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
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重点,不断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指导实践。坚持党的事业与党的建设互动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中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为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坚持在实践中推动党建创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坚持以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目标,不断提升党建质量,及时将浙江各级党组织改革成果和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注重把健全完善制度机制贯穿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推进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全力做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工作,以先锋行动带动群众,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曹力铁(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教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举措。浙江省委十分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是要注重把学习落在实处,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学习重要讲话为根本任务,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增强四种意识。
二是要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办事,增强党纪观念和规矩意识,严格按党章办事,严守党规党纪,切实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权利,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要围绕中心,系统谋划,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以知促行,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实施“八八战略”、建设“两美浙江”等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与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的精神,在谋新篇中做合格党员。
于成文(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社会风气整体好转。然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形成一种优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克服一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既是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关键性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国梦能否实现,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认真总结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作风建设的基本经验,科学阐释浙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实践经验,对于进一步健全改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解决党内作风上的深层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牢牢拧紧“总开关”不放松,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必须坚持聚焦“四风”不走神,抓住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着力扎紧制度“笼子”不疏漏,健全改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不懈怠,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其难度之大、程度之深、涉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这对我党的执政能力是一次重大考验。不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是难以把改革蓝图化为现实、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胆识积极推动改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红心永不变 全心全意为人民
傅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一个政党的立党之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剥削阶级政党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区别,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判断一个政党以及对其采取何种态度的根本依据。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鲜明阶级性的工人阶级政党,他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中国共产党历年来修改过的党章、文献、报告无不彰显了这样一个事实,“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完善着人民主体思想的内涵。
陈正良、金忠(宁波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层协商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顺应现实要求与时代趋势,领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创造性实践,是党在基层社会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扩大人民民主的有效形式,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维护公民基本权益、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以及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政治价值。
基层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末梢神经”,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与民主管理制度,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丰富、最为鲜活、最为生动的实践,对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基层民主建设着力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完善基层自治体系,提高基层群众自治能力,地方基层民主机制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
基层协商民主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交集和主要着力点,在实践中推进与扩大基层协商民主,是在基层自治层面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促进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可以有效弥补选举民主的不足,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促使基层干部更多地以合作协商的方式处理与群众日常生活和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积极地吸纳多方意见,有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也有助于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获得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公民有意识地参与基层协商民主,有利于形成基层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新型监督体系,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总之,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引入基层政治生活,并在实践中不断扩大与推进,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胡丽娟(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群众路线在很多时候被上升到党的政治路线的高度,因为它亦是党的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表明,我们党不仅将自身和无产阶级作为政治社会发展的根本领导者,而且代表社会中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解放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自从成立以来就特别强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和党组织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终标准。这是由党的性质、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决定的。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将党执政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定位在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及贪污腐败等严重问题,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首先下大力气解决。通过党自身的整肃,严明纪律,保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沃土发新芽 党建新实践
边明亮(嘉兴市南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长):2012年3月开始,我们开展了“青春党建”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进驻青春之地,把党建工作覆盖到两新组织等青年人才集中的领域;二是凝聚青春之人,实施“青春星火计划”,扶持青年创业就业;三是善作青春之举,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今后我们还将在增强对优秀青年的吸引力、扩大两新组织的覆盖面、提升组织生活的参与率等方面继续探索,不断创新基层党建,保证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孙应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浙江作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起步最早的省,近年来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很多有益经验。其中,努力推进党的理论、组织、制度优势在非公企业中的“三个转变”,将促使非公企业党组织在企业更好地发挥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两个作用”,也为沿海发达地区持续有效地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努力把党的“理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文化优势”,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人才优势”,努力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理优势”。具体而言,就要求突出文化的引领作用,努力把党的“理论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的“特色文化”,突出党员的示范作用,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让员工向往的“人才高地”,突出党组织的动员作用,努力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非公企业的“管理效能”。
邵光学(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巡视工作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而大数据的发展为巡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正是通过对巨量数据的迅速收集与深入挖掘并及时分析,大数据技术在巡视工作的准确预判和科学决策中大展身手。
大数据库的建立能够有效发挥巡视的持久震慑作用。建立相互联动的大数据库能够对公职人员的房产信息、大额资金变动、出入境频率、岗位变动轨迹、特定场所的消费记录等进行记录监测,利用大数据这把“利剑”对公职人员的心理和行为上产生持续有效震慑,为依规管党治党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舆情监测大数据能为巡视提振反腐信心和引领工作重心。巡视制度是中纪委发现、查实腐败的有效途径。人民网舆情监察室提供的舆情数据显示,从2013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巡视开始,每一轮巡视的舆情热度较上一轮大幅攀升。从中央巡视组进驻被巡视地区或单位的消息发布起,舆情热度开始上升,到中央巡视组向被巡视地区、单位反馈情况,舆情热度达到峰值,到巡视整改情况通报时,再掀起一波热浪。舆情监测大数据为巡视提振反腐信心。
关联数据库可以科学预测和研判巡视对象。针对全国公职人员建立一个相对关联完备的数据库,键入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数据汇集,生成目标报告,通过信息甄选和比对,对巡视对象的年龄、学历、专业、职位、配偶子女、岗位变动、案发领域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就能找到腐败主体发生腐败行为的基本规律,进而对一般性腐败案件的发生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骆小平(浙江海洋大学思政部副教授):浙江在市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背景下依然将青年党建工作做得有吸引力有成效的深层原因和逻辑线索,说到底就是党与青年群体的互动教育有效配合,找到了理念发展和现实需求上的契合点。正因为浙江党建既能深刻理解青年接收教育的特点,又能放手践行市场情境下青年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还积极通过“党建导师”、“青春党建”和“市场党建”等方式,主动教育和引导青年群体,才给了青年提供了高速有效成长的机会,使其青春活力释放出来,由此创造了市场经济发展和青年对党组织的高度认同同步进行的局面。
浙江在青年党建工作上,尊重青年、尊重青年人才,并在此基础上让有助于浙江建设与发展的“八八战略”、“五水共治”、“两美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部署与各类工作相结合,形式不拘一格,采用丰富多元化的活跃组织方式和活动,有助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让各种青春活力竞相迸发,有助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各类新业态、新组织形式并存,发挥本省青年和吸引来到此地的外省青年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在继承以前的党建工作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涵、色彩和组织方式,提高了青年党建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