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文化

松阳八旬老人笔耕不辍颂先烈

六十年,只为坚守一个心愿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卫中 杨建盛)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前夕,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战斗的一生》一书。书中描绘的革命风云、先烈风采令人肃然起敬。这部20万字的作品凝聚了一位87岁的浙江老人10年心血,可谓字字句句都是情。

  这位老人就是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杨金宝。近60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历尽千辛万苦,搜集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的革命斗争史料,从事革命传统文学创作,曾出版了《难忘的人》《红旗插上安岱后》两部革命传统题材作品,创作发表革命传统教育故事30余篇。他还为松阳县中小学校师生宣讲革命故事147次,师生接受教育近6万人次。杨金宝先后荣获“丽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浙江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浙江省“老有所为奉献奖”等荣誉称号。

  1956年,20多岁的杨金宝来到松阳枫坪乡斗潭村小学任教。当时学校办学条件差,学校安排他住在烈士卢子敬的家里,他开始了解到红军挺进师的革命历史。

  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十军团)在江西遭到国民党部队的包围堵截,大部分指战员英勇牺牲。1935年2月,以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的红军挺进师,建立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该师师长是粟裕,政委是刘英。卢子敬1935年5月参加挺进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松、遂、龙游击队副总指挥、玉岩区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1935年10月被捕并被杀害。

  在烈士的家乡,杨金宝被红军挺进师在玉岩山区开展革命斗争的动人故事深深感动,歌颂党、缅怀先烈、教育后代的心愿油然而生,他下决心要把先烈的事迹写出来。

  1957年,杨金宝把自己掌握的材料写成3000余字的书稿,寄到当时的《东海》文艺出版社,后虽因原稿粗糙被退回,但他初衷不改。

  1962年,经多方联系,他得知挺进师某连连长刘亨云同志还健在,并任浙江省军分区副司令员,就写信与他联系并拜访了他。杨金宝的行动得到了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当年挺进师的参谋长王永瑞同志提前为他题写了书名《难忘的人》。更让杨金宝终身难忘的是,1962年,他到南京走访挺进师的老同志,碰巧粟裕将军也在南京视察工作。粟裕了解情况后接见了杨金宝,鼓励他写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教育后人。

  老一辈革命者的鼓励和支持,使杨金宝内心涌起强烈的使命感。然而在那特殊的年代里,正当他着手创作时,杨金宝也难逃厄运。不过,他没有消沉、没有退却,反而更加坚定了创作信心。

  杨金宝又开始整理资料,可是,许多珍贵资料和手稿都已失散,只能重新搜集。冬去春来,几度寒暑,他走访本县村落,搜集当年红军生活战斗的历史资料,寻访了遂昌、松阳、龙泉等地健在的老红军、老游击队员。还曾自费六上杭州,三赴上海、南京,走访了40多位挺进师的老将军和老首长,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获得了大量珍贵资料。

  握起手中的笔,杨金宝又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表述先烈的风采,于是他又花了3年时间参加写作函授。

  1990年2月开始,他开始撰写《难忘的人》一书。那段日子,晚上足不出户埋头写作,有时一写就写到凌晨。终于,《难忘的人》经过34年的孕育完成初稿。几经修改,1999年国庆节,讲述卢子敬革命生涯的《难忘的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松阳县教育局将此书列为向中小学生进行革命教育的乡土教材。5年后的2004年国庆节,讲述红军挺进师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红旗插上安岱后》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尽管两部书出版了,但杨金宝仍觉得没有完成年轻时的愿望,继续拿起手中的笔开展第三部作品的写作。他不顾八旬高龄,每天坚持写作一两个小时,坚持了整整10年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5年春节前完成了20万字的第三部作品《战斗的一生》书稿。该书讲述了松阳烈士陈凤生(与卢子敬一起参加革命)短暂一生的革命传奇故事。红军挺进师第四支队政委、曾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的张文碧将军题写了书名。

  60年的执着,只为实现年轻时许下的心愿,让革命传统得到传承,让革命先烈得到铭记。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2 六十年,只为坚守一个心愿 2016-06-30 1690437 2 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