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教育

瑞安城市学院发展侧记

  瑞安市是我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之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程度居我省各县(市)前列。近年来,瑞安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着力补齐终身教育发展短板。在该市核心区——瑞祥新区,一座高端大气的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五幢大楼错落有致,绿树鲜花点缀其间,亭台水榭相映成趣,这就是瑞安城市学院将在今年迁入的新校区。

  瑞安城市学院于2013年6月成立,是一所整合瑞安电大、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等办学资源,专门从事市民终身教育的地方开放型大学。搬迁到新校区后,办学规模将达到在校生5000人,非学历教育和老年教育年培训15000人次以上。

  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兼市教育局副局长俞彪对笔者表示:“‘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是城市学院的办学理念,所有的创新举措都围绕这个理念来进行。只要符合这个理念,一切框架都可以打破,一切实验都可以进行。”

  政府为学校发展

  提供强大后盾

  问:瑞安城市学院是由瑞安电大发展而来,更名对学校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俞彪: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动,其职能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以往的电大主要从事学历教育,而城市学院则是全市终身教育的学习平台。学院将构建市、镇(街道)、社区三级架构在内的开放式、全天候、网络型的教育体系。开展包括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等在内的各类成人学历教育,以及包括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和社工教育等在内的面向社会的各类非学历培训。瑞安市的终身教育因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电大的内涵和外延得以大大扩展,这是我们对电大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

  问:一所学校要获得良性发展,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瑞安市为学校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俞彪:成立城市学院是瑞安市委、市政府为“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的重要改革举措。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把构建瑞安终身教育体系的重任赋予电大,并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这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

  现在的城市学院是市政府直属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而且是一级预算单位,市政府的社区教育经费等预算经人大批准后可直接下拨到学院。

  为改变旧校区教学面积小、交通不便、房屋老旧的状况,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新校区。我们的新校区占地24亩,建成后将拥有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行政楼、专家楼5幢大楼, 25个标准化教室、3个可同时容纳120人上课的阶梯教室、1个可容纳500多人的报告厅。一座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的新校园美轮美奂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

  小学生托管为双职工

  解决后顾之忧

  问:城市学院开展的小学生托管服务很有名气,全国很多地方都到你们这里观摩学习。学院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工作呢?

  俞彪:现在的小学低年级3点半放学,高年级4点半放学,家长赶到学校时一般是5点半,中间存在一两个小时无人看管的“空档期”。这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难题。而服务民生是学院延伸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2014年,市政府把开展“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工作”作为力推的一项民生实事工程,并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城市学院。作为公办教育机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政府破解这一社会难题。

  问:开展托管服务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要做好这项工作肯定很不容易吧?

  俞彪:是的。托管服务工作有三难:收费政策突破难、工作推进阻力大、活动吸引家长和学生难。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是条高压线,校长和教师均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市财政目前根本不可能给予经费补助。为此,我们多次与市发改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商,既不能触犯高压线,又要开辟一条变通的成本收费渠道,以保证托管服务的可持续运行。

  最后,终于找到一条创新之路:由瑞安城市学院发起成立瑞安市社区教育协会,再由市社区教育协会向市民政局申请成立具备收费资格的民办事业单位——市社区教育托管服务中心,由中心负责全市托管服务成本收费管理工作。

  问:那么,具体是怎样运作的呢?

  俞彪:我们在托管服务中心下设立了托管学校工作站,托管工作站设在小学里面。要求设立工作站的小学,向托管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经中心和市教育局审批后就可以成立。工作人员可以是学校的教师,也可以聘请社区里面的人员。托管服务中心制定了《服务工作流程》和《资金管理使用流程》,规定了两条底线。一是坚持成本收费原则,用于支付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二是坚持“三不”原则(即不上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禁把托管服务变成“培训班”“补课班”。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巡视,保障全市托管服务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

  问:在这一两个小时里面,工作站都做些什么呢?

  俞彪:工作站有很多兴趣小组,比如体育、艺术、科技、写作等;引入了生活教育,开展法律知识、安全知识、灾害自救、紧急救护等教育实践;组织完成作业,对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开展个别辅导等。同时,我们还积极响应省教育厅要求,建立托管师资库,利用托管时间实施拓展性课程。切实助推课程改革、建设美丽校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等各项工作。

  问:这项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俞彪:目前托管面在不断拓展,托管人数不断增多。托管学校从试点阶段的17所增加到今年的85所;学生参与托管人数从8000多人增加到52000多人;托管参与率从33%提高到63%。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学生的满意度、社会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这才是我们托管服务的希望所在。

  “草根教育”让更多的人学有所得

  问:社区教育是名副其实的“草根教育”,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今年,瑞安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俞彪:瑞安市社区教育起步比较晚,但是广大市民有着强烈的需求,可以说发展潜力很大。瑞安城市学院成立后,加大了社区教育工作力度,使社区教育走在了温州市前列。现在全市近50所社区学校(学院)中,有1所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学校、8所省标准化(现代化)成校、4所温州市示范社区学校、6所温州市一级社区学校、16所温州市二级社区学校,有1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和学习型街道。

  两年来,我们组建了瑞安市社区教育讲师团(60多人)和社区教育志愿者总队(300多人),开发了社区教育课程80多门,组织开展讲师团成员和志愿者“四进社区”宣讲活动,受教育10万人次以上,成效显著。

  问:瑞安的社区教育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

  俞彪:我们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了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做法,逐步提炼出了瑞安市3种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市区居民以文明素质提升为主的模式,农村山区农民以农业技术培训为主的模式,城郊接合部新市民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模式。每年培训总人数达15万以上。

  近年来,瑞安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才需求约束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加大力度培养地方实用型人才,并使众多的外来职工有归宿感,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广大企业主的首要任务。

  为此,我们充分发挥优势,把教育资源送到了企业。一是在企业开办社区学校。我们从学校和社区中选派精通法律、管理、营销等专业的人才,经常性地到这些企业去讲课,提供咨询。二是开办校企合作订单班。我们在胜华波集团开办了“数控技术班”,与超达集团开办了“机械自动化班”,与精英体育公司开办了“行政管理专科安踏精英进修教学班”。

  此外,我们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近年来,先后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教师普通话测试培训班、与市人社局联合举办公务员考前培训班、与市妇联组建妇女培训学院持续开展妇女电商培训、与市红十字会联合组建培训基地持续开展急救技能培训、与市禁毒办联合开展多期禁毒知识培训、与城建监察大队联合开展多期城管干部执法培训等。

  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2014年8月,市老年大学整建制并入瑞安城市学院,我院随即派出精干力量全面接管老年大学教学和管理业务。

  两年来,我们有效提升了老年大学办学水平,学员人数从1600多增加到近2000人,教学质量和学员满意度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办好市级老年大学的同时,我们还加快了构建老年教育三级网络的步伐,发挥老年大学总部的业务指导功能,分层推进,逐步建设好一批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和村(居)老年教学点,以尽量满足全市20几万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不断缓解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尴尬局面。

  问:“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瑞安的情况如何?

  俞彪:我们学院已经承办了瑞安市三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我市先后荣获了“2013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功组织奖”“2014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和“2015年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这些荣誉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肯定。我们的目的是要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为契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更多精神文化食粮送到有需要的市民手中,使终身学习成为一种时尚。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氛围从城市延伸到了广大的农村地区,有力推动了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发展。

  问:对城市学院的发展,你们有怎样的计划?

  俞彪:今年,我们要切实做好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小学生托管服务、老年教育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等重点工作,打造一流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三五”期间,我们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努力把学院打造成瑞安市成人高等教育基地、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社区教育中心、老年教育中心、人力资源培训考试中心,即“一基地四中心”。我相信,有瑞安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体教职工的努力,这个目标一定会很快实现。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教育 2016-06-30 浙江日报2016-06-3000009 2 2016年06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