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离乡几十年,邹银寿带着建筑工业化新项目落户平湖

跟上家乡绿色发展新步伐

  离乡几十年,邹银寿没想到的是,自己终于还是把事业带回了浙江。

  这位浙商在上海摸爬滚打十数年,到了年近花甲之时,壮志却依然不减当年。如今,他又在嘉兴平湖投资3亿元,成立万家兴建筑工业有限公司,从单纯的建筑工程承包单位向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转型升级。

  今年5月1日起,我省正式实施《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到“十三五”末,要求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邹银寿回乡二次创业,步子正合着浙江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节拍。

  “扰民作业”

  搬到工厂车间

  平躺着的楼梯,站立着的阳台,吊机上“新鲜出炉”的飘窗……走进位于平湖新埭镇的万家兴建筑工业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神奇的一幕——一套套房子七零八落地散落一地。

  “这都是用来造房子的‘零部件’。”厂房外,“万家兴”常务副总经理曹华指着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混凝土构件说,“如果说,过去的房子是建起来了,那么有了我们的预制建筑构件,造房子更像是累积木。”

  曹华告诉记者,“万家兴”做的事,就是把原来建筑工地里高噪声、高污染的“扰民作业”搬入工厂车间。“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构件预先在车间生产出来,经过力学检测后运到工地上,再由吊机墙体、柱体安装上去,几十层的高层大楼就初现雏形了。”他说。

  来到厂房内,只见钢筋弯箍机、切断机一字排开。无需人工操作,机器就能自动抽取钢筋,并按照电脑程序生产出各种各样的钢筋结构。在流水线的末端,有工人将钢筋收集起来,放入一旁的钢模具。之后,在模具里浇注上混凝土,第二天打开模具,一个预制混凝土建筑构件就制成了。

  与传统的建筑工地不同,这里的车间没有嘈杂的噪音,没有脏兮兮的环境,甚至连飞扬的尘土都没有。记者看到,厂房的一侧是一个高约二三十米的砂石料仓,黄砂、石子、水泥通过全自动传送带送往搅拌楼,混凝土搅拌的全过程都在密闭空间内完成,大大减少了尘土。

  项目困难

  第一时间解决

  虽然平时身在上海,邹银寿却对平湖的项目格外牵挂,时不时地要听曹华汇报。不仅因为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招棋,更因为他心底那份浓浓的乡情。

  2014年下半年,由于产业发展需要,邹银寿开始谋划创办装配式构件工厂。那时,他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回故乡上虞办厂。可经过考察,他发现因为建筑构件体积大、重量沉,上虞距离上海较远,运输成本过高。于是,他们转而将目光投向了距离上海较近的嘉兴地区。

  当时,新埭镇临沪产业园正四处物色浙商回归项目,了解到邹银寿的投资意向后,产业园负责人赶忙前去对接。为了打消邹银寿对运输成本的顾虑,产业园拿出了一块毗邻河道的130亩土地。那里不仅距离高速入口不足5公里,而且周边还有船舶码头,水陆交通便利,能大大降低企业运输成本。

  邹银寿一下子就被新埭的诚意所打动了,很快决定将项目落户平湖。可临项目签约时,他又抛出了一个难题——希望当地政府帮助项目尽快落地,在当年7月投产的要求。一个投资数亿元的项目涉及各种审批流程,且需配套不少电力等基础设施,要在半年内完成这些,难度可想而知。

  平湖人没有让邹银寿失望。为了保证项目尽快投产,新埭镇专门委派镇投资服务中心、镇规划办等部门与企业对接,还将“万家兴”筹备小组的临时办公室安排在镇政府,项目推进碰到任何困难都第一时间解决。

  终于,“万家兴”在2015年7月1日试生产,8月25日正式投产,而这时距离项目打桩才过去仅半年。

  舍近求远

  成本账怎么算

  投产近一年,“万家兴”生产预制建筑构件几乎都是销往上海。这不禁让人好奇:既然市场在上海,邹银寿舍近求远把厂房办在了浙江,难道就没算算其中的成本账吗?

  “把企业放在平湖,除了乡情的因素,更因为看好浙江绿色建筑市场的广阔前景。”邹银寿说。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上海推广新型建筑工业化多年,如今市场趋于饱和,而浙江在这方面刚刚起步,市场空间显然更大。

  邹银寿的判断如今正成为现实。今年5月1日起,我省正式实施《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大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到“十三五”末,要求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

  在曹华看来,浙江推广新型建筑工业化,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是大势所趋。“和传统的在工地浇注混凝土相比,使用预制的建筑构件能够大大地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和对水、木材等资源的浪费。”他说,经测算印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可实现节电31%、节水36%、节约模板54%。“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节省人工,改善工人工作环境,节省后续工期。”

  “使用预制混凝土建筑构件不仅更环保更高效,重要的是建起来的房子质量更好。”曹华如数家珍地介绍,他们能使建筑精度由厘米级升级至毫米级,建筑品质更高、寿命更长,保温、环保性能也更突出。同时,由于构件一体式生产,传统建筑常有的窗框漏水、保温性能不佳等弊病也能迎刃而解。

  “万家兴”目前正忙着重新布置厂房,预计今年9月份一条预制混凝土构件流水线将正式投产。“到时候,我们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达到年产13万立方米建筑构件的产能。”他说,目前已有杭州、宁波等地的一些房地产项目与他们进行接触,商洽合作事宜。

  回乡二次创业,邹银寿的步伐正合了浙江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跟上家乡绿色发展新步伐 2016-06-28 1659251 2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