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美丽乡村

梦想,
一路向北

  4400公里的来回,南北两地的跨越,三天两夜的旅程,一路相伴中,时常欢声笑语不断。哪怕是抱怨诉苦,也真切自然。

  江山人走出去养猪,多少带着点苦涩。因为生养他们的土地,环境承载力有限,无法再让他们施展宏图。4位养殖户,平均年龄近52岁。49岁的陈洋森,是最年轻的一位。贤惠温柔的妻子程如锦嗔怪地说道:“这个年纪了,还不安耽。”

  北上初始,江山市生猪养殖户的“老大”、浙江天蓬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国水的话语并不多。记者几次提出采访,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打趣说:“你还来采访我,我都想把公司改名了,‘天蓬’现在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呢。”

  黝黑实在的巫忠孝,是个乐观、善良、正直的养猪人,还经营着一家饲料厂,有80多位忠实的客户。当地启动污染整治后,他就开始失眠了。为让环保设施达标,他付出了很多资金和努力。大批养殖户的退出,也让饲料厂的经营变得惨淡困难。

  然而,他却始终胸怀大局。整治期间,得知部分客户情绪激动,巫忠孝多次劝慰大家:“毕竟,市里的出发点也没错,终究是为了老百姓好。无论如何,养猪是不能污染环境的。”

  正是这般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才有了这趟北上之行。而从带着失落离开故土,怀着迷茫奔向远方,到被隆重接待的自豪,再到看到未来的兴奋,这一路,4位江山养殖户已开始重拾人生和事业的信心。

  在遥远的科左后旗开疆辟土,需要极大的勇气。陈洋森说,那是因为他始终有个理想,想要找到一片合适的土地,饲养出中国最安全、最可靠、最美味的猪。“大家都当我们养猪人是大老粗,其实我们也有理想的。”他说。

  为赶飞机,6月21日晚我们又折回沈阳。次日清晨,大家突然发现,陈洋森、妻子程如锦和两个董事不见了。原来,他们5时就起床,乘坐出租车行驶150多公里奔到辽中区,参观一名台湾人办的养殖场。回来后,他毫不保留地与同行们分享所见到的生态养猪方式,以及他们处理与原住民关系的经验。

  采访中,我曾多次问他们,这个年纪出来闯荡,是不是太过冲动了。然而,无论是敏锐聪慧的陈洋森,还是忠厚老实的巫忠孝,都给出同一个答案:等打下“江山”后,就让大学毕业的儿子来接班,“养猪也是一门科学、一番事业啊。”这是江山人的豪情。

  喜欢坐下来就翻书的徐文,随着旅程的步步深入,和养殖户们打成了一片。他不停地给大家拍照,分享在“南诸北上”的微信群里。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种看似老套的模式,核心却指向一个共同的愿景:百姓勤劳致富、地方绿色发展。而江山人的大胆走出去,带着资金、技术和理念去内蒙古养猪,或可改变中国生猪的饲养版图,让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趋合理化。

  旅程快结束时,王国水主动告诉我,其实“天蓬”也有走出去的蓝图和计划。55岁的他,已把公司发展的重任交给了儿子,“但这次北上之行,收获还是挺多的。”

  一路向北,敞开心扉;一路向北,自信唤回;一路向北,梦想起飞。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 00017 梦想,
一路向北
2016-06-28 浙江日报2016-06-2800009 2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