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读村记

金华一条百年古街的复苏

坡阳岭下,老街醒来

  一条活着的老街,是一座城的血脉、一代人的记忆。

  在杭金衢高速岭下朱出口右转,再开上1分钟,就能见到金华金东区岭下镇。岭下镇朱五村有条坡阳老街,长500米。老街因东首起端的坡阳岭得名,据说在宋代便已初具雏形。整条坡阳街由青石板铺就,路面两侧以鹅卵石点缀,两旁排列着保存完好的民国建筑。

  金温公路还没开通前,这里是“上通温台处,下达金衢严”的交通要道。时移世易,由于种种变迁,坡阳老街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所幸,经过几年的修葺和保护,这条老街得以再次向世人展现它的韵味。

  老街街口的牌坊上写有两副对联,一侧写“追远亭幽接千年,坡阳街远通六府”,另一侧写“商是流通路,市是聚宝盆”。前一副写的是老街历史悠久,地处交通要道;后一副说的,则是老街两侧鳞次栉比的商铺。

  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都能在这些商铺里找到。行商们带着货物从四面八方来到坡阳街,先把行李放在项隆客栈或是祝阿山落脚,要上几碟金华小菜垫垫肚子,再去不远处的茶馆听一段书;若还不解乏,便去同泰酒坊喝上几杯,听听他人在各地的见闻;碰上长途跋涉、水土不服的症状,去保缘堂抓上一帖药,睡前服下,第二天起来,精神就能恢复大半。

  老街上还有最地道的金华糕点,当地传统婚嫁文化里的“四斤头”也能在这里找到。冬芙蓉、寸金糖、桔红糕、芝麻酥糖、桃酥、油金枣、角糖、芙蓉糕、冻米糖……这些甜蜜的糖果,也为行商们离乡奔走的艰苦生活掺入一丝甜味。

  随着交通优势的消失,老店渐渐撤出坡阳街,但昔日掌柜的后人,仍有不少留在朱五村,只是不再经商,转为务农。每家铺子门前贴着原来商铺的简介,算是对那段繁华时光的纪念。店面大多维持着当年的样子,好像这些商铺只是睡着了,有人轻轻呼唤,就能重新醒过来。

  在变迁的时代浪潮里,却有一家百年理发店一直开到了今天。理发街开在坡阳街中段,为店主郑明时在清朝末年时所建。郑明时将手艺传给了儿子郑金财,郑金财又把这家老店交到了大儿子郑忠贤手里。郑忠贤今年已66岁,但一手剃刀刮胡子的手艺依然出神入化。走进店里,就能看到一排电推剪,按着从旧到新的顺序挂在墙上,正挨着老郑心爱的二胡。墙角一堆待清理的头发,透露出生意兴隆的痕迹。不少老客人专程从邻村甚至金华市区赶来,冲的就是这传承三代的手艺。

  平日里的老街,是属于老人的。天气好的午后,老人们会拿出一把竹椅,在门口晒太阳、拉家常。朱五村里有专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供他们安享晚年。一到中午和傍晚的饭点,这里就成了整条街上最热闹的地方。

  正如老街的日渐式微一样,它的振兴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之前,老街一直进行着有条不紊的回收保护工作。乡镇干部说,古建筑的保护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与其急求于成地添砖加瓦,不如顺着老街原有的纹路慢慢来。如今,坡阳老街经过几年的努力,民居大多已经收回并修缮。

  老街回归后打响的第一张品牌,是豆腐宴。

  豆腐是一道常见的家常美食,原料简单,老少咸宜。每逢元旦,坡阳老街都有摆豆腐宴的习惯。一桌豆腐宴一般摆上十几道菜,道道都和豆腐有关。一品豆腐、芹菜香干、咸菜香干、荷花豆腐、马兰头凉拌豆腐、雪菜炖豆腐……材料除了村民自制的手工豆腐,大多采用当季的时鲜食材,因此豆腐宴也因时而异,每一桌都别有风味。至于到底能够吃到什么,去了才能知道。

  村民汤春仙说,夏天到了,吃豆腐宴最好的时候也来了。食客们分为10人一桌,沿街开宴。人最多的一次,老街上摆了整整32桌豆腐宴,一字排开,场面煞是壮观。去年,老街共摆了3000来桌豆腐宴,也是老街最主要的旅游收入来源。

  借着这股良好的势头,坡阳老街和周边沉淀千百年的旅游资源,正在一点点苏醒过来。双休日来老街的游人越来越多,编草鞋、剪窗花,弹棉花、体验婺州窑火……一个个颇具历史沧桑感的活动,无声地诉说着老街“千年古道、现代驿站”的别样风情。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读村记 00019 坡阳岭下,老街醒来 2016-06-28 1649841 2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