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社会

引入美国“标准化病人”医学教学办法——

省人民医院“医学模特”考医生

  “你好,请问你哪里不舒服?”外科医生问。

  “医生,我上腹部疼痛,后背有抽动的感觉,还呕吐了几次……”钱申娜用手掌按压着腹部,尽力向医生描述着自己的症状。

  看到这里,你一定认为钱申娜是一名来医院就诊的普通患者,实际上她不是。

  6月26日,在省人民医院医生病历书写大赛上,钱申娜靠演技装病,按照病例“剧本”扮演了一名患有胆结石的病人,考验了两位医生。

  钱申娜是省人民医院首批36名“医学模特”中的一员,在医学教学上,他们被称为“标准化病人”,即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目的是考验规培住院医师、实习生等,让他们根据这些“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分析判断病情,从而做出正确诊断。

  2004年,美国在医师执照考试中,首次采用“标准化病人”的考试方法,在综合“标准化病人”对受试者的评价、考官对受试者记录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的评判后,给出最终成绩。

  我国医学教学中,大量医学院等待毕业的学生需要临床实践。然而,却鲜有真实的病人愿意配合进行教学与考核。

  从医学伦理上看,对所有的人都应该尊重并保护他们的健康和权益,因此现实中,很难为了实习医生的临床实践,而让一个真实的病人接受多次诊断。“标准化病人”的产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65岁以下,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对医学知识感兴趣,不排斥身体触碰,有一定表演天赋,敬业奉献……”省人民医院教学部主任应振华列举了面向社会招募“标准化病人”的要求。自2015年12月起,医院从社会上招募的首批“医学模特”开始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症状及用药情况等。

  今年6月1日,经过32个学时的理论培训,并和医生进行一对一实战训练后,36名“医学模特”能够根据病例“剧本”准确模仿相关症状,顺利结业。他们的年龄在33岁至70岁之间,以退休人员、女性为主。

  钱申娜说:“从医院层面看,我们是为了培养医学人才;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奇妙的过程。”

  家住杭州朝晖四区的钱申娜已经退休4年,热心而健谈的她一直负责社区的老年电大班。2014年起,每个月她都要去省人民医院的健康教育学院听健康讲座,学习老年病的防治及膳食平衡知识。回到社区后,钱申娜就将学到的健康知识讲给老年电大班里的老人听。

  这样的社区热心人,应振华看在眼里,于是钱申娜成为了医院首批“标准化病人”。

  作为“标准化病人”,不能单用辛苦形容,接受检查时所产生的不舒服感是一个自然的心理过程。“医生检查时手劲比较大,有时真的很疼。”钱申娜说,不过她已经在慢慢适应。

  应振华介绍,在模拟训练中,如果涉及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不会让“标准化病人”去完成,而是换上人体模型,因此愿意成为一名“标准化病人”的志愿者不用为此担心。


浙江日报 社会 00016 省人民医院“医学模特”考医生 2016-06-27 1657239 2 2016年06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