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金牌工人”许振超——

中国工人要成为领跑者

  据新华社青岛6月24日电 (记者 张旭东)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党的根本方针,这是党对工人的充分信任。因此,作为工人一定要精益求精,做领跑者而不是跟跑者,第二名也是落后。”今年66岁的“金牌工人”许振超铿锵有力地说。

  1950年1月8日,许振超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1968年,只上了一年半初中的他,当了工人。1974年进入青岛港,当了码头工人。

  随着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港口也迎来了大发展。当过搬运工、电工、门机司机的许振超,此时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桥吊司机。立志当一个好工人的许振超开始勤学苦练。

  但随后一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一次,桥吊突然坏了,国内没人会修。外国专家来后,不让港口工人看维修过程,12天拿走了4.3万元人民币,等于许振超当时10年的工资!“当时发誓一定要攻克难关,挺起中国码头工人的脊梁!”许振超说。

  1992年10月, 许振超当上了桥吊队队长。他把自己摸索出的“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儿向队员传授。有人不想学,不愿练。他语重心长地说:“咱码头工人要把脊梁挺起来做人,要在岗位上站得住。”他规定,上班必须排队,不准穿带油污的衣服,衣服扣子必须扣齐,走路要挺直腰杆,要改变码头工人“大老粗”形象。

  2003年4月27日夜,国际巨轮“地中海法米娅”轮靠港,需装卸3400个集装箱。许振超给大家鼓劲加油:“咱工人是码头的脊梁,一定为中国人争口气。”

  8台桥吊一字排开,吊起8个集装箱几乎同时轻轻落下船来。鏖战6小时27分钟,桥吊队创出了单船效率339个自然箱的世界纪录,许振超激动地和队友们拥抱在一起。

  “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时有两个梦想:一是集装箱年吞吐量达到100万标准箱,二是装卸效率世界第一。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就实现了第一个梦想。2003年,我们的装卸效率实现了世界第一!这个效率后来又被工友们屡次刷新。”许振超说,“做就要做第一,做第二也是落后,也是跟着别人跑。”

  2004年,许振超被树为当代产业工人典型,他的社会工作越来越多,作报告、演讲、授课……后来,许振超又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以及多个高校的客座老师。

  “树我当典型不是树我个人,是树当代港口工人形象,树当代产业工人形象。大家把我树为典型,我就是一个‘旗手’,但我举旗不能自顾自往前走,不管后面有没有人跟。我还是要根在港口,魂在码头。”许振超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中国工人要成为领跑者 2016-06-25 1653949 2 2016年06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