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政治

做既“严”又“暖”的纪检人

  去年12月,我从杭州下城区教育局调到了朝晖街道任纪工委书记。工作之初,对于一直在教育管理部门工作的我来说,感觉压力不小,尽管也曾做过纪检工作,但却缺乏街道、社区基层的纪检工作经验。新的环境、新的群体,彼此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工作方法都不同,作为初来乍到的纪工委书记,我该如何开展工作?

  上班第一周,我便马不停蹄地走社区、跑经合社,了解基层一线的工作现状,与干部面对面交流,与社工和群众零距离接触,有时晚上值班也去社区转转,试图了解他们真实的工作状况。我想,要顺利开展工作,熟悉人、了解事,第一步就是要走近他们。一般来说,人们往往对纪检干部敬而远之,但曾经的纪检工作经验告诉我,要做好这项工作,既要体现监督执纪的“严”,让干部们感受到纪律的威严,不敢逾越底线;又要体现纪检工作的“暖”,即源于关心爱护党员干部为出发点的日常提醒工作。我很快进入了“角色”,在新的工作岗位和环境里,努力践行着纪检工作的“严”与“暖”。

  有一天,我接到了一封群众匿名举报信,反映某社区干部、社工上班时间玩手机、吃东西等作风问题。尽管反映的事情不算大,但社区是最基层的单位,直接面对千家万户,社区干部这支队伍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到百姓对政府的满意度,所以抓好社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当即就与被举报的社区干部、社工核实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召开了全街道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出台了《朝晖街道加强社区作风建设工作方案》。同时,我们聘请、建立了一支素质好、责任心强、有经验的行风效能监督员队伍,每个月对12个社区的工作纪律、办公秩序、文明行为、办事效率、厉行节约、工作环境、群众满意等作风效能情况进行明察暗访,街道纪工委对督查情况一月一通报,及时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工作纪律和规定的工作人员启动谈话程序,对其约谈,对发现的问题予以提醒并责成整改,社区工作人员一下拉紧了纪律这根弦。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社区工作人员的作风已明显好转。前不久,街道纪工委在对两个社区党风廉政巡察中,听到了居民对社区服务和工作作风的好评不断,还有居民为社区送来了“热心助民、周到服务”的感谢锦旗。

  “严管就是厚爱”,这是我到街道后经常和党员干部说的话。如何把功夫下在日常工作中呢?我想,建立常态化的谈话提醒机制,应是抓早抓小的有效举措。于是,在制定街道开展党员干部谈话提醒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我们列出了谈话的6种情形:任前廉政谈话、教育提醒谈话、廉政风险点谈话、信访谈话、诫勉谈话、追求高标准谈话。以谈话提醒为抓手,构建既“严”又“暖”的党员干部日常管理机制,也让党员干部们明白:不一定是出了问题才会找谈话。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干部们从最初“没违纪,纪委为什么要找我谈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真心感谢,体会到了组织的用心良苦。我认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关键要落实好“第一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我们街道纪工委也在不断积累经验,每一次谈话前都做足功课——如何针对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性格特征“量身定制”谈话方案?如何让组织提醒警示效果入脑入心?目前我们正在为破解这些难题用心着、实践着、探索着……

  6个月的街道纪检工作经历,让我和基层干部们渐行渐近。也没什么秘诀,或许在他们眼里,我是个既“严”又“暖”的纪检人吧。今后的路还长,我愿在基层一线的从严治党、“两学一做”中忙并快乐着。


浙江日报 政治 00012 做既“严”又“暖”的纪检人 2016-06-23 浙江日报2016-06-2300007 2 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