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政治纵深

信仰是什么,旗帜是什么,“红色基因”怎么传承——

党课6分钟 赛出新境界

  编者按:信仰是什么?是执着,是奋斗,是心向往之的光。旗帜是什么?是学习,是传承,是不忘初心的魂。

  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建党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6月21日,全省党校系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职工微党课比赛,24名经过层层选拔的选手,用一堂党课的时间,阐释自己的理想与坚持。

  怎样在6分钟的“微课堂”里,有理有据呈现观点,真诚顺畅表达情感?让这些擅长上党课的专家告诉你。

  坚守信仰 星火燎原

  杭州市委党校 万雪芬

  信仰坚定,方有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瞿秋白同志不幸被捕之后,“军统”、“中统”、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等国民党高官三番五次对他进行劝降。对这种貌似保全面子、实则要他放弃政治原则的条件,瞿秋白断然拒绝。最后蒋介石见劝降不成,不得不发出“就地枪决”的电令。瞿秋白背手挺胸,面带微笑,沿途用俄语高唱《国际歌》《红军歌》,从容就义。

  信仰坚定,方有能在“危中见机”的革命乐观主义。在敌人的不断围剿中,红军遭到了一些挫折,党内个别干部因此对中国革命前途流露出悲观情绪。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大多数共产党人,没有退缩。在古田会议召开后不久,毛泽东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冷静、客观地分析现实,写下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信仰坚定,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为民情怀。当时的江西瑞金沙洲坝是个干旱缺水的村庄,当地村民非常迷信,认为不能挖井,挖井会受到报应。临时中央政府迁到这里后,毛主席发现村民饮水困难后,说:“迷信不可信,这井我来挖。”附近的群众见毛主席亲自挖井,也纷纷带着工具一起动手,村民们的吃水问题终于解决了。这口井也因此被称为“红井”,上面书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以示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在新的时期,信仰不仅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也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坚守信仰,我们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才能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

  锤炼党性 弘扬正气

  奉化市委党校 葛倩

  说起红色,您会想到什么?红色,代表着革命,象征着忠诚。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红色基因曾激励着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红色基因激励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红色基因更激励着共产党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而如今,我们要把党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就应该向先辈先烈那样,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作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习总书记特别强调“党校姓党”,作为红色学府,党校姓党是党校与生俱来的基因,是党校最闪光的精神气质。

  黄色,是土壤的颜色,金黄色的锤子、镰刀代表着我们的劳动工具,辛勤的劳动者在此耕耘,象征着勤劳实干、爱岗敬业的品质。提起蓝色,我马上想到了蓝海战略。深化改革的蓝色,就是移风革俗,创新服务。

  青春是人生中最绚丽的一篇乐章,也是人生中最壮丽的一幅巨作,而我们党校人更应该锤炼党性扬正气、爱岗敬业增才气、强化创新接地气,做红色基因坚定的传承者和实践者。有句话说:“世界怎么看你,就怎么看中国;群众怎么看你,就怎么看党员。”我想在后面加上一句:“学员怎么看党校教师,就怎么看党校!”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面流动的党旗,用红色的忠诚、黄色的实干、蓝色的创新来为党校事业添砖加瓦,从给党旗“填色彩”到给党旗“添光彩”。

  党校姓党 严以治学

  浙江省委党校 黄乐

  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党校姓党,是党校办学之魂和最鲜明的特色。

  党校姓党,老一辈党校人在艰苦卓绝的党校建设、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党性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探索和深化党校姓党的具体实现形式,通过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模范践行着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

  党校姓党,新的一代党校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出“一化两更加”,扎实推进党校姓党具体化,更加突出理论武装、更加突出党性锻炼。在科研教育的阵地上,教职工们坚持着党校姓党必须突出党校主业主课的理念。课堂上下,围绕着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抓亮点破难点。通过不断地巩固、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党校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构建起了具有浓厚党校特色的红色教育科研教学体系。

  “忠诚敬业、学养丰厚、知行合一、大气包容”,党校人的共同价值观,把我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围绕“党校姓党”的核心理念,在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坚定地捍卫着党校这一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

  党校姓党,身先示卒,传承既往;党校姓党,激荡理想,红旗永扬!

  红船精神 传播理想

  嘉兴市委党校 彭世杰

  从嘉兴老火车站到狮子汇渡口,从湖心岛、烟雨楼到南湖红船。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就是95年前中共一大代表们在嘉兴走过的路线。如今,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从祖国各地来到嘉兴,开展“重走一大路·再现1921嘉兴故事”现场体验式党性教育,沿着这条路线,踏着革命先辈曾经走过的道路,听一次党课,瞻仰一次红船,看一次展览,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重温一次入党誓词,感受党的创建之艰辛,感受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之坚定,感受红船精神的时代魅力与精神光芒。

  她是全国300多家地市级党校当中非常普通的一家,但是,她有一个独特而亮丽的名字——红船旁的党校。因党而立,因红船而彰显特质,她就是中共嘉兴市委党校。诞生在南湖畔、红船旁,她的血液里天然流淌着红色的基因,她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担当起用红船精神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的历史使命,走在了传承红船精神的前列。

  这是一个传播红船精神的“窗口”——红船旁党校对外培训品牌;这是一次红船精神的高层对话——红船精神研讨会;这是一个红色文化的精神联盟——红地标党校联盟;这是一场永不落幕的红色展览——“中共一大与红船精神”特色专题资源库;这是一个传播红色理想的精神阵地——红色讲坛。

  为什么她总是令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她总是令人充满力量?因为她始终传播着红色的理想,因为她自觉把传承红船精神当作自己的使命担当。

  以师之名 任重道远

  绍兴市柯桥区委党校 沈丽丽

  以师的名义,党校教师首先要有师的定力。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党校教师就是塑造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灵魂的工程师。党校教师不同于普通老师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具备“党校教师姓党”的政治定力,要求学员做到,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坚持党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诚布道者。

  以师的名义,党校教师还要有师的担当。勇于担当就是要对党担当,多为党的中心工作出谋献策;就是要对学校担当,勇于承担各项工作,不捡轻怕重,不推诿扯皮;就是要对受训干部担当,开阔视野、启迪思想、增强党性、精益求精。

  以师的名义,党校教师更要有师的涵养。我们必须夯实理论根基,专注学习和研究,同时深入基层与群众,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传声筒”。课堂上,要将理论素养转化为讲的艺术,用“铁一般的逻辑,诗一样的语言”,真正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在教学管理上能置身改革、创新方式,克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弊病,做到敢管、会管、管得好,使从严治校、质量立校落到实处。

  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你我的工作任重道远!今天,在这样一个历史大格局中,我们唯有摒弃时代的浮躁、守住文化人的淡泊,以师的定力、担当和涵养,使自己“才”能胜其职,“德”能承其重,真正成为身正学高、为官师表的典范,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党校教师之价值与意义所在!

  生态红利 创造共赢

  台州市椒江区委党校 李金花

  很多人认为,政绩困局就是“政绩”和“生态”的二选一问题。其实,绝非如此。因为执政者非常清楚:要想维系执政的根基和获得更多民意支持,仅依靠较高的经济发展效益是远远不够的,更关键的是民生的改善。

  诚然,政绩的优劣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然核心却在于如何坚守“生态红线”的同时,又能取得经济效益?也就是大家关心的我们能否避开上述的两难,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呢?

  事实证明,有这样的一种路径选择,那就是“生态红利”。

  生态红利,指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等发展优势进而实现的经济效益。而习总书记所说的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就是指经济效益和生态红利,二者并不矛盾,相反绿水青山本身就是生产力。

  选择这种基于生态红利的发展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我们当代人的发展所需,亦考虑到未来人的发展。而且它回答了这样一种反思:“今天活着的人对于后辈负有怎样的责任和义务?”

  今天你我之所为,是明天子孙之福祉,10年、50年甚至100年,我们要让“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家乡,依然还是那梦里吴越,诗情流淌;依然还是那江南水乡,人间天堂;山,绿海起伏,云雾苍苍;水,渔帆点点,碧彻清长。让我们携手,共筑美好浙江。

  党员先锋 担当有为

  丽水市莲都区委党校 梅焕根

  2015年11月13日深夜,莲都区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面对灾难和危险,灾民不孤独!党和政府来了,从中央、省市区领导的连续奋战,再到基层党员干部的执着坚守,人们见证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责任担当;人民军队来了,3000多名救援人员全力以赴,10支部队官兵攻坚克难,人们亲历了军民鱼水情深;社会救援队伍来了,17支善后服务队进村入户,26支民间救援力量深入灾区,人们感受了浙江大家庭的温暖。那一刻,我懂得担当是“临危而不惧”的勇气。

  2015年,莲都区提出全力打造“捡不到烟头的城市”。在质疑面前,莲都已经开始行动!每天的中午或是晚上,总有一群群叫“小荷志愿者”的队伍,身穿红马甲、臂戴红袖套、手拿铁钳子,穿梭于大街小巷;每月的9日、19日、29日,总会有数千人甚至上万人上街捡烟头。如今,“小荷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庞大,“红马甲+红袖套+铁钳子”已成为城市文明亮丽的风景线,一群人的志愿服务带动整座城市文明习惯的养成。那时起,我懂得担当是“敢为天下先”的豪气。

  有这样一位老师,在她毅然决然地去山高路远、条件艰苦的雅溪镇库川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时,距离退休的时间也就一年零四个月。从那以后,她把家安在库川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为民办实事上,自掏腰包买米买肉看望贫困户,为村民找工作牵线搭桥,为残疾人办证四处奔波……这个村民交口称赞的第一书记,就是莲都区委党校老师毕丽黎——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党员。从此,我懂得担当是“甘为孺子牛”的大气。 本报记者 何苏鸣 整理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 00017 党课6分钟 赛出新境界 2016-06-23 浙江日报2016-06-2300007;1643885 2 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