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政治纵深·法治

司法为民
重在便民

  两年,或许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却见证了我省法院“12368”司法服务热线的成长。

  “立案难”、“找法官难”、“执行难”,是诉讼过程中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在种种难的背后,隐含着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老百姓不可能、也没必要去熟悉整个诉讼流程,了解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同时,这种不对称的背后,又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信息不对称,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群众的合法权益受损。

  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服务热线不仅架起了法院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更成为打破信息不对称篱笆的有力措施。群众遇到急事和难事拨打热线,是出于对法院的信任和对法律的敬重。打进“12368”的每一个电话、群众询问的每一个问题,在法院工作中可能只占微小的一部分,却是某些群众生活的“百分之百”。

  提高司法工作亲和力,让老百姓享有便利的诉讼条件,是公正司法的应有之义。试想,如果群众一打官司,就陷入“程序迷宫”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就会疏远司法机关。如果人人畏讼,不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法治精神又从何谈起?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绝不是一句口号,更应成为真正的实际行动,“12368”司法服务热线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这些年来,司法服务的便民程度越来越高。以前,想去立个普通案件就可能要跑好几趟法院;现在立案,走进法院就有宽敞明亮的立案大厅、训练有素的导诉员。不少法院还开设了网上立案、电话立案等业务。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法院新闻报道的记者,笔者对此深有感触。

  百尺竿头,尚需更进一步。对破除诉讼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进一步完善热线平台与立案、执行联动运行机制;建立热线电话登记可回溯机制,把便民服务建设列入工作考核;进一步强化热线与法院内部审判、纪检部门的对接,使服务更有针对性等。

  司法为民,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只要本着一颗真情服务之心,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之举,一定能让法治信仰在更多群众的心中生根发芽。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法治 00020 司法为民
重在便民
2016-06-23 1643881 2 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