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社会

宁波鄞州尝试“分级诊疗”,基层医生主导看诊全流程

家门口能挂大医院专家号

  在宁波鄞州,昔日门可罗雀的“基层医院”,如今全部告别了人员、设备空转的“不景气”。显著的变化来自于鄞州尝试整合全区医疗资源,打破医院间的信息孤岛,从而构建起“基层医生主导看病全过程”的全新医疗体系。

  今年10月底前,浙江将分批启动包括鄞州在内的全省9个“分级诊疗”试点,届时,要求试点地区百姓看病就诊时,须首先到当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

  这一医改政策性调整,期望让大多数患者留在基层就医,改变居民一有病就挤大医院、“小病大看”的习惯,以此缓解看病难。从鄞州区的实践来看,“分级诊疗”并不能一分了之,需要重新构建起围绕“分诊”的医疗资源配置结构和就诊体系,真正实现有效的“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

  基层医生主导看诊全流程

  家住鄞州区石碶村的张伦前阵子感觉胸闷,偶尔还伴有咳嗽,坚持了5天,症状没有丝毫减轻,他便到家附近的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接诊的许静刚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张伦肺气肿、心动过速,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随时都会有呼吸衰竭的可能。“这种情况,我们基层医院是处理不了的,必须到大医院就诊才行。”许静刚快速做出了判断。

  张伦听完慌了,这样的毛病该去哪家医院?找哪位专家?他是一头雾水。不过很快,许静刚接下来的工作让他的心定下来了。

  许静刚调阅了鄞州全区的“医疗资源库”,帮张伦选择了心肺专家团队比较强大、并且有病床空位的鄞州人民医院。当天10时49分,转诊请求通过诊疗平台发送,11时刚过,张伦便收到了鄞州人民医院通知办理住院手续的消息。

  张伦拿着手机短信,回家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到了医院,不需要他排队和平常的繁琐手续,便一路绿灯住进了鄞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他一看手表,此时才12时11分,整个转诊仅用了2个小时。

  病人转出去了,许静刚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时不时打开诊疗系统,跟踪张伦在医院的治疗,做了哪些手术,哪天做的,用了哪些药,他都要一清二楚。

  几天后,张伦病情得到控制,鄞州人民医院又和许静刚商量着,把张伦转回到石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现在看病真是不太一样了,整个看诊程流中,基层医生许静刚更像一个看病流程里的‘导演’,为我配置各种合适的诊疗资源,让我看对病,看好病!”张伦深有感触地说道。

  医疗资源整体纳入一个池

  社区医生主导看诊全流程,这是鄞州区此次“分级诊疗”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分级诊疗一直在提,一直在尝试,但很多年来,做为分级诊疗的关键一环——转诊并没有真正打通。”鄞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调研员陆国咪坦言,以前患者转到大医院还要像首诊一样重新排队、挂号、做检查;要不就是停留在少数的医联体内部,转诊范围非常有限。

  陆国咪认为,分级诊疗实际操作困难是因为各家医院没有实现数据交换,还是“各占山头”的信息孤岛,而且大医院高高在上,扎根最基层的社区医生掌控不了资源,资源无法流动起来。

  今年年初,鄞州区专门推出了“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把全区的医疗资源放上平台,等于装到一个“水池子”里。记者看到,平台上全区各家医院的床位数量、门诊专家号、磁共振等检查项目,甚至手术排班情况等等都一目了然。

  资源整合后,鄞州包括大医院在内的全区医疗资源“调度权限”下放到了基层医院,规定基层发送的转诊要求大医院必须在5分钟内回应,大医院的相关科室要在半个小时内判定病患病情是否需要转诊。一旦确定转诊,大医院要为社区医院首诊病人优先安排专家号、病床位、手术等医疗服务。

  而在鄞州,纳入“一个池”的不仅仅是医疗资源,还有病人全程诊疗信息。

  优质医疗资源用在刀口上

  名医资源少,又被迫重复“附加值”低的看诊,加剧了优质医疗资源的不足和看病难,其根本便是老百姓没有“看对病”。鄞州构建的“基层医生主导看病全过程”全新医疗体系,可以带来优质医疗资源最高效的“用对地方”。

  今年4月份开始,鄞州区通过“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完成预约住院转诊180人,预约CT、磁共振和胃镜检查370人。

  根据宁波市的目标,两年后将实现50%专家号通过社区医生诊间预约形式发放。“我们最理想的设想是:基层医生成为医疗资源的调配者以后,社区居民看病就医首先会想到基层的全科医生,有需要时再通过基层转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有序就医。”鄞州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相关负责人朱宇说道。


浙江日报 社会 00016 家门口能挂大医院专家号 2016-06-21 1634054 2 2016年06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