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金华寺平古村自编自导情景剧

一场戏演活百年古村

  6月多雨,但有着700余年历史的金华寺平古村的祠堂内此刻站满了人,大家都在等待一出名为《银娘省亲》的大戏上演。说是一场戏,实际更像是一台情景剧,没有大舞台,观众和演员只是一伸手的距离。而由16人组成的剧组都是本村村民,不演出的时候,他们的身份是村里养鸡的、烙饼的、当保安的……

  这场只有10分钟的戏,很受游客欢迎。去年10月推出以来已经连续演出100多场。除了每周必演,还经常在节假日加演,甚至还有人来这里就是为了看这场被大家赞不绝口的戏。

  服装店老板

  出演女一号

  今年36岁的村民戴燕虹头顶凤冠、身着华服,准备上台表演。一个小时前,她关上自家开的服装店大门,赶回家洗脸化妆,为演出做准备。这一天是她今年的第36次表演,可她依然有些紧张,因为她要出演剧中女一号银娘——传说中出生在此地的明朝美女“淑妃”银娘。

  随着一声“娘娘驾到”,现场静了下来,戴燕虹迅速挺了挺腰板,目视前方,双手握于胸前,缓缓步入舞台,身后则跟随着侍女及卫兵。伴着宫廷音乐,县官恭迎、拜祖祭宗、母女相见落泪……在“太子召见娘娘速回行宫”的号令下,这出古代情景剧戛然而止,仪式中透露着传统乡土的人伦温情。

  据了解,《银娘省亲》只是整个银娘故事的十分之一,现在出演的只是省亲桥段,最近由村民出演的微电影也已拍摄完成。今后,观众或许能在古村欣赏银娘不同时期的故事。

  记者在后台见到了戴燕虹,她介绍说,戏中的银娘出生在寺平村,因为长得聪明美丽,被明宪宗选入皇宫。善良的银娘不忘乡梓,不但为寺平村免去赋税,还修建了百顺堂等7座祠堂。“村里人念着银娘的好,这个故事就一代代传了下来。”在戴燕虹眼里,银娘故事流传至今600多年,小时候听长辈讲银娘,现在能够演银娘,“是一种荣誉,得心怀敬意。”每次演出结束,只要手头没有急事,戴燕虹都会在祠堂里多待一会,与游客聊聊银娘故事。

  介绍起《银娘省亲》16人的剧组,戴燕虹更是一脸自豪:“我在村里开了家服装店,演士兵的老戴平时在家种地。”养鸡的、烙饼的、当保安的都有,剧本、化妆、音响都是村里人自己搞。“虽然大家都不是专业的,但银娘毕竟是全村人的骄傲,演砸了可不行。”戴燕虹说,整出剧并没有专业老师指导,大家在文化礼堂里反复摸索、排练,演出效果不错。

  为了尽可能体现银娘的优雅与威仪,单单是银娘出场的“步法”,戴燕虹就花了不少心思。“刚开始排练的时候,就连手放哪儿都觉得别扭。”戴燕虹回忆,“为了找感觉,每天都照着电视剧《芈月传》学。”虽然有时感到困难重重,不过一想到自己饰演的是儿时偶像,戴燕虹就充满了动力。

  10分钟的戏

  活跃一村人

  在寺平村村支书戴维平眼里,与杭州宋城或者附近横店的大型实景演出相比,《银娘省亲》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不过这反倒成了一种优势,“这样的演出更亲近观众。不敢说给我一天还你千年,但是给我10分钟,还你一个更生动的寺平,不假!”

  戴维平介绍,寺平村始建于明代初年,有古民宅2.8万多平方米,古建筑面广、量大,现保存较为完整的厅堂仍有8座。这些古村资源一直以来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开发。不过如何挖掘文化财富,讲好寺平故事,成了村里一直思考的问题。

  当记者问起排戏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村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问戴导”。“戴导”戴少伟同样是寺平村人,因为有文艺爱好,又是镇上的文化员,当初村里打算挖掘本村文化时,他毛遂自荐当起了导演。戴少伟定下的第一条标准:演员必须是本村人,更重要的是对于银娘故事要有感情。

  接着大家决定将情景剧的内容限定在省亲这段,理由是剧情相对简短,启动资金不用太多。故事蕴含矛盾与冲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还留了悬念。

  寺平村是国家3A级景区,这两年通过文化礼堂建设、文化活动投入,几乎不对外宣传的古村渐渐火了起来。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小小的寺平古村就涌入1.5万名游客。

  “我们从旅游收入中支取一部分补贴村民的演出。”戴少伟说,就是意思一下,大家也没有任何怨言。不过现在游客越来越多,不仅能够保证大家的演出费用,而且还能排练更多的节目。

  “刚开始,是我去动员村里热心的村民来表演,现在好多人主动来问还缺不缺演员。”戴少伟说,《银娘省亲》激活了村民的文艺细胞,现在寺平古村还成立了一支女子乐队,真是藏龙卧虎呢。

  在寺平古村,记者碰到了德国留学生马耶夫斯基,当他得知演员都是本村村民时有些惊讶。他用中文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平常也看古装剧,但只有这儿才感受到了真正的中国风。

  导游贺女士带过很多团,去过江浙的许多古村,她说:“比古村更重要的永远是人,是村子里的人和文化。”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一场戏演活百年古村 2016-06-20 1634636 2 2016年06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