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党建领航 乘“峰”破浪
六个月奋战换来馒头山蝶变

  去年,省委专门出台《决定》推动各级大抓基层,让我们信心倍增。借着G20峰会综合整治的东风,社区党委打好“党建牌”,带着党员群众一起干,干出了精气神、干出了加速度,奋战6个月实现了馒头山蝶变,真正尝到了抓实党建的甜头。

  一、盼了半个世纪的梦,再辛苦也要让梦成真。馒头山社区位于南宋皇城遗址中心,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就在市中心,每天还有1000多户居民在排队倒马桶。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是馒头山人期盼了50多年的梦。去年11月,馒头山被列为G20峰会综合整治重点项目。我们下定决心,就算再辛苦也要帮群众圆好梦。关键时刻,群众看党员。我们连夜召开大会,组织200余名社区党员开展宣誓签名,统一思想。党员不仅带头承诺,还主动当好宣传员。党员李牛儿得知邻居张大姐生病住院了,自掏腰包买水果看望,把工作做到病床前;原支部书记徐荣泉退休后在儿子家带孙子,每天坐2小时公交车回社区帮助工作。我们的嗓子哑了,喝口水继续说;脚磨破了,贴上药膏再上门;累的不行了,趴在桌上眯一会接着干。靠着这股劲,仅一周时间我们就入户走访3000多次。现在,社区2680户居民的情况我们都清清楚楚,到哪户家里都能坐下聊半天。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基层干部只有当好“大脚掌”,才能凝聚“百条心”。

  二、面对一场场攻坚战,再困难也要迎难而上。拆违难、外迁难、管理难是馒头山整治绕不过的三道坎,尤其是拆违工作,几乎“家家有搭建、户户有违章”。如果拆违拆不下来,整治工程进度就无法保证。可是居民谁都不肯先拆。社区有一户姓周的四兄妹违建最多,刚开始态度强硬,说:“谁敢来动,就让他好看!”社区党委决定,就从这块“硬骨头”下手。我们一遍遍地上门,白天不行就晚上,一次不行就两次。连续三天后,周氏兄妹终于坐下来与我们谈,自行拆除了违章建筑。在外迁工作中,周氏兄妹还第一个带头签字。最难缠的拿下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也起来了。不到6个月时间,我们拆违3万多平方米,清退违建群租房1100多间。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委屈过、哭过,但我们从来没有退缩过。都说党性就是力量,在这次整治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有了党性作支撑,再难的事也能办成。

  三、事关群众利益的事,再琐碎也要尽力办好。馒头山社区生活设施老旧,这些年,但凡有点钱的居民早就搬走了,留下来的大多生活条件不宽裕。也正因为这样,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考虑最多的事。家住笤帚湾路101号的李师傅已经93岁高龄,老伴也有85岁,子女不在身边,平时生活起居全由保姆照顾,因为拆违保姆没地方住也走了。这时候,我们的党员就当起了保姆,每天轮流买菜烧饭打扫卫生,陪老人拉家常,直到今年春节李师傅去世。整治期间,200多支施工队同时进场,我们的手机就是24小时的服务热线。路堵了,马上安排志愿者疏导交通;屋漏了,立刻派施工队上门抢修。特别是在年初极寒天气里,街坊邻居自发和我们一起,转移了91户尚未改造完成的住户,让住户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夏书记来社区视察,说我们是“馒头山之变”。我想,馒头山之变,变在环境,更变在民心。看着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居民高兴,我们更高兴!

  馒头山的精彩还在延续。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特别是夏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遵循,持之以恒抓实抓好社区党建工作,奔着群众期盼去努力,朝着最美社区目标去建设,让千年皇城根焕发新活力。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党建领航 乘“峰”破浪
六个月奋战换来馒头山蝶变
2016-06-18 浙江日报2016-06-1800022 2 2016年06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