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政治

温柔安放
群众的需求感

  “小姑娘,我想反映一个问题,能不能帮帮我!”

  此刻是5月30日,周一早晨,杭州萧山区。我从区直机关纪工委到区纪委信访室一周挂职的首日。打扫好办公室才坐下1分钟。

  原来,这是两位妇女来反映一名原村干部截留10多年前一项法定补助费的问题,希望要回自己的钱。了解到该村干部已因其他问题被开除党籍,我便告知此事不再受理。当感到自己诉求得不到解决时,她们竟像孩子一样“哇”地哭了。

  我毫无防备,连忙递过去纸巾,笨拙地说着“阿姨,不要哭了,再想想办法”,但心里是揪心的痛,我体会得到她们对自身遭遇的委屈,和希望事情能够解决的期盼——我知道,她们需要我们。

  这时,信访室前辈老郑出马了。他边安慰信访人边记录下相关细节,建议她们向公安部门去反映并为她们写下派出所的地址。

  前辈丰富的经验是信访工作中的一剂良药,看着两位阿姨破涕为笑,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真的很厉害呢。

  6月1日那天,有一位89岁的老大爷一直坐着不肯走。看着同自己爷爷差不多岁数的老人,我有一种想帮却又帮不上的无力感,只得凑到他耳边说:“大爷,真的很抱歉,这不属于我们的受理范围。”但大爷很倔强,一定要给个答复。下班时间快到了,而后面还有好几个信访人在等待,我的心里有些焦急。

  又是同事老郑。他发现大爷有点面熟,便找出几年前大爷反映问题所作出的结论和不再受理通知书。大爷耳朵不好,老郑一字一句,花了整整1个小时讲解了4遍,始终面带微笑。最终,大爷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虽然有点失落但也表示理解,紧握老郑的手说道:“你这样解释,我也明白了,谢谢你对我这个老头子这么耐心。”随后,他便缓缓走出门外。老郑见状即刻跟了出去,5分钟后才回来。原来,他是去看看大爷有没有人在门外接应,怕他自己独自回去不方便。

  从前辈身上,我学到了尽责和细心。确实,这一周的接访经历,让我感受颇深。信访人带给我们的,有压力也有动力,更有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作为一名纪检新人,我更要注重业务知识的积累和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更要向前辈们学、从社会经历中学,做个有心人。学会倾听,耐心解释,让信访人的需求感能够得到温柔安放。


浙江日报 政治 00011 温柔安放
群众的需求感
2016-06-17 1633830 2 2016年06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