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籍学者宋云彬亲属捐赠1300多万元,成立古籍整理出版基金
埋首故纸堆 也能获大奖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张玉亮
本报讯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张玉亮) 日前,著名浙籍文史学者宋云彬的孙子宋京其先生来到中华书局参加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此前他和家人将祖父生前所藏字画拍卖款1300多万元悉数捐赠成立基金,以鼓励更多青年才俊投身国家古籍事业,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上世纪50年代,宋云彬写下一个宏大的古籍计划:编纂《史记集注》。计划刚开了个头,他油印了100份分送浙江及北京学者指正。恰逢国家亟须点校“二十四史”的人才,他毅然赴京受命,此事搁浅终成遗憾。该基金也成为对其未竟事业的续承。
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个民间出资的面向海内外的古籍整理出版基金,也是目前奖金最多的一个古籍奖。首届评选将于7月启动,将评出“宋云彬古籍整理奖”4名,奖金各10万元;“宋云彬古籍整理青年奖”2名,奖金各2万元。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基金会理事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认为,“不同于官方的项目资助模式,该基金直接奖励长期默默无闻的编辑人员,这对古籍整理者是莫大的鼓励和荣誉,是一个开拓性的创新。”
宋云彬,海宁人,他是浙江近代文化名人,曾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其幼时师从训诂学家朱起凤,文史修养深厚,中年起潜心钻研古籍。1958年,他调往北京中华书局,参与“二十四史”点校及编辑出版工作,是点校本《史记》的主要点校者和责任编辑,并独立承担《后汉书》点校,参与《晋书》和《南齐书》《梁书》《陈书》的编辑工作,被誉为点校本“二十四史”责任编辑第一人,为古籍整理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祖父最后一个形成文字的计划,就是编纂《史记集注》,为了继续祖父这个未竟的事业,我和姐姐、表哥商定把祖父一生收藏的字画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全部无偿捐出,用于设立‘宋云彬古籍整理出版基金’。”在基金成立会上,宋京其先生道出背后缘由。
也正是因为这份情怀,首届基金理事会成员均为学术大家自愿加入。采访中,中华书局负责人也向本报记者深情回忆了宋云彬先生的桑梓情怀。1994年,宋云彬先生家属将其近30年的日记手稿和部分著作、照片、书信捐赠给海宁市档案馆。近年来,海宁市档案局(馆)派员赴全国多地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广泛收集宋云彬先生于不同时期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对宋云彬先生散存于各处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梳理,编辑出版了240万字的五卷本《宋云彬文集》,以此表达家乡对这位乡贤前辈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