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友人绍兴
共话中国文化
通讯员 严粒粒
本报绍兴6月15日电 (通讯员 严粒粒) 6月15日下午,绍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里,一场有关中印文化交流的座谈正在进行。
结束了14日一场严肃的“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的对话”,没有穿正装的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阿维吉特·班纳吉的状态显然轻松不少。印度梵文女博士萨恩科密德拉·巴苏身着民族服饰纱丽,透着浓浓的异国风情。还有在绍兴的印度侨民代表,他们把家人也带到了现场。
在交流现场,有个可爱的印度孩子,吸着奶嘴,还时不时地咿呀几句,逗得大家忍俊不禁。他是38岁的绍兴柯桥印度商会会长尼拉杰·帕瓦尼的孩子。尼拉杰·帕瓦尼已经在绍兴经商、生活了15年。去年,他因组织100多名印度人为当地患白血病小女孩献血、捐款而荣获“浙江骄傲人物”。“如果有人问我在绍兴生活得怎么样,我会告诉他们,我非常热爱这片土地。”他说。
为了让在绍印度人更加了解绍兴文化,尼拉杰·帕瓦尼还牵线组织印度商会所有商人的孩子,参观鲁迅纪念馆,让下一代感受绍兴精神、中国文化。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何俊杰对此“点赞”:“孩子将会是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使者。”
“人们渴望文化交流,是因为人们渴望将自己的信息传播给他们。”萨恩科密德拉·巴苏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通讯手段的进步,国内外群众交流增多、国内外信息的互动也日益频繁,但仍有缺憾应该弥补,仍有沟壑应该被填补。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学博士张晓明在座谈会现场唱起了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插曲《拉兹之歌》。他对中印交流表达了看法和建议。在他看来,两国人民了解不断加深,但应进一步加强直接的对话。
“中印交流有着2000多年历史,印度人对中国的音乐、书法等十分感兴趣,但仍有很多印度人不够了解中国。”阿维吉特·班纳吉指出,文化交流活动多集中在大城市,两国还有许多小城市也应该被关注。“要让中印百姓加强互相了解,把文化交流融入生活,期待两国人民之间能有更多深入的互动。”
同时,阿维吉特·班纳吉也看到了年轻人在文化传播中的力量。他提议,两国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更多。
“一定意义上,艺术是跨越国度的语言,通过戏曲、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可以实现中印之间的另一种对话。”何俊杰举例,印度留学生可以在绍兴多写生,这本身就是对绍兴文化的了解过程。
张晓明还对中印交流提出了一个美好的“小愿望”。“我喜欢印度菜的咖喱,绍兴的‘十碗头’也是美味。说不定中印更多的民间交流,能在餐桌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