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岳亮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1978年那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我国实现历史性转折,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理论的创新,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更不会有社会的发展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冲破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藩篱,扫除各种阻碍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改革势必会触动部分群体和个人的既得利益,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稳步地把改革向前推进。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思想不解放,就看不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就找不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也就拿不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层次更高、实践更加深入的思想解放,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魄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闯,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破除妨碍改革发展的思想束缚,加速实现科学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最终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中国的改革浪潮兴起于农村。30多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立下契约、按上手印,分田到户“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中国改革事业由此展开。正如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中国的许多改革来源于基层,发轫于基层民众的创造与实践。可以说,改革开放从理论认识到实践的每一次突破和创新,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领域优秀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人民的聪明智慧。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推动着中国社会一步一步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这一论述,开宗明义地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一切为了人民,这是当今中国改革矢志不渝的根本目标;紧紧依靠人民,这是改革深入推进的力量源泉。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缺少群众的拥护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也难以实现目标。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们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就一定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新中国的成立,是当代中国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往往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时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民主参政意识的增强,社会阶层的分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给传统体制下的国家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考虑推进所有领域的改革。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从顶层设计方面使各项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进而在实际操作方面实现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其最终的指向,是从现代国家社会治理的方向和领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早在1992年邓小平就曾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而今我们已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积累,国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都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在新的历史关口实现这一战略构想正逢其时。为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建立一套更加完备、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落实。狠抓落实,是一切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和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能否将改革措施落到实处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尽管当前改革不断深入,但也要看到,还有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沉湎于既有的利益好处,不求有为,但求无过。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不愿意真改,也不知如何去改,更不敢放手去改。结果导致改革的雷声大雨点小,高喊口号避重就轻的人不少,埋头苦干真正做事的人不多。因此,当下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凝聚共识、坚定信心、集中力量抓落实,进一步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切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要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部门,以责促行,以责问效,把改革做深做细做实。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统筹,重点推进,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精准发力。要进一步转变作风,对认准的改革目标、确定的改革任务,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切实干出成效来,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新的历史关口全面深化改革既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美好的目标总是伴随着机遇和风险,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坚决打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