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政治

武义集中培训第一书记帮扶落后村

抓好领头雁 治好“软弱病”

  本报讯 (通讯员 温君凯 邱瑜 记者 丁谨之) 这些日子,武义县壶山街道余家村的“第一书记”胡彬,一直为“交作业”而忙碌。4月底,他从县委组织部举办的“两学一做”集中学习班“毕业”后,立即回村召开全村党员干部会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何在村里落地,农村党员怎样从中获益,是他这次作业的主要内容。

  胡彬拉起了微信党课群,每天在群里选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解读文章,还邀请村里的老支书上党课。同时,他还瞄准了余家村“硬化、绿化、靓化”等美丽乡村改造提升工程,针对村里各种电线、网线杂乱问题,他与村干部一同领着供电、电信等技术人员入村现场勘查、测量,加快推进电线、网线“下地”。

  “毕业”才1个多月,村里的变化却不小。村头建起了“两学一做”宣传长廊,拆违拆出的400平方米空地摇身变成了由党员轮流维护的小公园,而胡彬走访农户的民情日记也记了满满一本。“现在大家干事的热情很高,办得了事,喊得齐人!”余家村党支部书记余联生坦言。

  武义县的“两学一做”集中学习班有些特殊,在册学生是来自全县27个软弱落后村的“第一书记”。说起为什么给他们“开小灶”,县委组织部负责人的回答言简意赅:“抓好领头雁,才能治好‘软弱落后村’的弊病。”由于软弱落后村的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武义以“两学一做”为契机,通过发挥“第一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帮助村干部尽快补齐治水拆违等方面的短板。

  如今,这些拿到“毕业证”的“第一书记”们,正与胡彬一样,在各自的派驻村中,日夜奔走。每天,王宅镇孙里坞村“第一书记”潘献敏都会开车从县城赶到15公里外的村子里转转,“村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村干部未能形成合力。”潘献敏为村党员干部上专题党课,重点就是增强村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现在,每周末的垃圾清运等工作中,都有了村党员参与的身影。

  5月25日,武义县农村党员集中学习日里,少数民族村俞源乡钟丛村的“第一书记”潘罗晓还特地做了“两学一做”的学习计划,发到每位党员手中。“学习教育提高了党员的觉悟,在整治拆违中,党员积极参与工作的多了。”钟丛村党支部书记邓建伟说,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钟丛村还定下了未来的发展规划——挖掘本村特色的畲家民俗风情,通过乡村旅游开发,带动村民致富。


浙江日报 政治 00010 抓好领头雁 治好“软弱病” 2016-06-13 1605987 2 2016年06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