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问题拼图,查重复信访,杀“回马枪”……
看巡视组炼就火眼金睛
记者 丁谨之 通讯员 李光
本报讯(记者 丁谨之 通讯员 李光) 在百度搜索中输入“杭州”、“巡视”的关键词,仍可查阅到应敏扬拟任杭州市委巡视组组长的任前公示。
如今,这位“铁娘子”挂帅杭州市委第三巡视组,已两年有余。“对职工负责,对国有资产负责。我们必须查!”她在巡视日记中这样写道,字里行间,满是执着与担当。
杭州——这座名列全国4个最早建立巡视制度的副省级城市之一,已拥有3个巡视组,分别从公安、审计、财税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充实巡视干部队伍。
2015年,杭州市共完成对18家市属国企的专项巡视,实现了对市属国企巡视的全覆盖,发现问题212个、提出整改意见109条、移交反映党员干部及重要岗位人员问题线索40余条……
发现问题的背后,是杭州市委巡视组工作人员摸索出的“十八般武艺”。6月12日,省委巡视组擂响了本年度第二轮专项巡视的鼓点。记者走进杭州市委巡视组,揭开巡视组工作的神秘面纱。
蛛丝马迹相互印证
6月12日下午3时55分,“浙江省启动今年第二轮专项巡视工作”的新闻,通过浙江新闻APP客户端,公之于众。半小时后,记者就接到读者来电,问询巡视组的联系方式。
“线索,很重要。”杭州市委第一巡视组的组长李志海言简意赅。尽管临近退休,但面对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他从不放松。
2015年,李志海带领的第一巡视组刚进驻某单位,就收到一封反映某领导干部在项目建设中受贿的举报信。群众反映问题已是家常便饭,但李志海依然提高警惕,“没有问题,怎么会有人接连反映?”
他随即调出这家单位有关该项目的资料,并将工程质量为突破口,埋头细查。很快,一个细节问题浮出水面:某个在工程建设中大量使用的重要零部件,最终使用的牌子,与中标通知书上的牌子竟不一致。
巡视组发现最终提供零部件的企业,竟在项目招投标前两个月才组建,企业介绍中所用的章程、业绩等,都挪用了其他企业的资料。
在对杭州一家国企的专项巡视中,关于参股企业的一件重复信访引起了第三巡视组的注意。
巡视组发现尽管这个案件已经多次调查处理,但答复仍是“不满意”。巡视组经调查发现企业总经理在承接重大合同、支付重大款项等事项上独揽大权,不与班子商量。这与职工多次上访中,反映的“作风粗暴、任人唯亲、管理不善”问题相互印证。
随着调查推进,巡视组查清了该总经理严重违反“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滥用职权、直接决策、长期不签订合同就生产,导致数百万元国有资产损失的违纪事实。最终,该企业总经理受到了党纪严肃处理。
“问题碎片”拼出线索
5月4日下午3时,杭州市审管办的一个会议室里,杭州市委第三巡视组副组长楼坚正与组员翻看市审管办及其3家下属单位近3年来的账本。
4月25日到5月24日,杭州进行第二轮巡视,巡视对象是杭州市物价局、市金融办和市审管办等3家市直单位。
在驻点单位张贴《巡视公告》、摆放用于接收反映线索的巡视工作联系箱,这些都是巡视组入驻当日的“规定动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谈话”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巡视手段。
“不愿说真话,说成绩的多,讲问题的少。”时任中央巡视组组长任克礼发表署名文章《要解决不讲真话问题》时提及的现象,杭州市委巡视组的工作人员也有同感。
“谈话可能是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应敏扬告诉记者,领导班子成员是必谈对象,组织、纪检等重要部门的干部也要谈,此外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个别谈话”。
巡视组常通过资料分析对比,力求将“问题碎片”拼接复原。一次,巡视组发现A单位将100多万元监测费转移至某协会,用于发放职工福利奖金。这令巡视组产生了疑问:是否存在个人经商办企业等情况?
在巡视另一单位时,巡视组意外发现了A单位负责人参办的企业参与相关项目招投标的有关资料,“拼图”由此复原。
剑指问题力促整改
过去一年,杭州市的每个巡视组承担巡视6家单位的任务,驻点巡视一般为1个月左右。
1个月,足以发现不少问题,也足以形成有力震慑。但巡视组走了以后呢?问题能否切实整改,反腐机制又能否构建?
从一开始,巡视组的目光就落在更远处。“不仅要提出问题,更要从个案着手,深掘体制机制的缺陷。”李志海说。
巡视某集团时,巡视组发现某位领导同时兼任集团下属子公司的董事长。“谁来监督他和子公司?”李志海直指监管漏洞。
巡视一家单位时,应敏扬发现一名领导干部违规持股、在外兼职取酬。
“领导干部违规持股,在经营活动中引入关联交易方,存在关联交易嫌疑,可见相关规定未落到实处,还存在漏洞。”应敏扬告诉记者,按规定,国企领导不得在本企业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或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投资入股。最终,这位副总退股退酬,并被单位辞退。
发现问题,只是巡视组工作的一部分。第二巡视组副组长郑笑跃透露,巡视组会将普遍性问题向相关部门反映,并建议制定相关制度、推动完善。
目前,接受巡视的18家国企已全部制定了巡视整改方案,并上报巡视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