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路,浙商如何走?
——浙江经济:怎么看、怎么办(3)
本报记者 夏丹
纺织产业一直是浙江工业的“老大”。去年,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产业以多出200多亿元产值的微弱优势首次超过纺织产业,成为我省第一大产业。今年1月至4月,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产业继续保持第一的态势。但客观讲,优势不明显、反超不稳固。
长期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不够快是浙江工业的一块突出短板。曾有人感叹,浙江工业结构“三十年如一日”。追根溯源,今天的产业结构与当年浙江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不无关系。改革开放之初,浙江走的是农村工业化发展道路,区域在农村、主体是农民、选择的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轻工业。这种工业化模式的缺点之一便是产业结构路径依赖严重导致转型升级速度慢。目前,浙江工业中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七成左右的份额。
今天的产业结构只是表象和结果。产业结构背后,是企业结构、企业家结构。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产业。浙江经济要转型,首先浙商得转型。当下,民间投资增速放缓,老一代浙商二次创业的激情有待进一步激发,新生代浙商“才露尖尖角”……浙商转型,任重道远。
老浙商怎么转
“我的产品在非洲市场至少还能卖20年,我为什么要冒险转型?万一失败,这些员工怎么办?”在长兴县采访时,当地一位知名纺织企业老板在回答“为什么不转型”的问题时如此反问记者。
这样的反问并非个例,在从事传统制造业的浙商中,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想法。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改革开放初期的浙江,走出了一批“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出千方百计”的浙商。他们的努力,带动了浙江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前30年浙江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3.1%,仅次于广东。
这一代浙商为如今的浙江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还将是浙江经济的顶梁柱。换句话说,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变量也在他们。虽然今天浙江不乏“老而弥新”的模范,但从整体上看,这一代浙商正是当下转型升级最困难的群体。不会转型、不敢转型,甚至干脆不想转型,正是这一代浙商的最大困惑。
有专家坦言,让老一代浙商转型确实有点难,但并非没有出路。浙商群体过去几十年通过传统产业发展积累起来的丰厚资本,在当下可通过完善的金融政策激活,让老资本和新技术成功嫁接,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不妨看一些案例——
杭州萧山区从事化纤、纺织行业的永盛集团,在2004年传统产业还红火时,投资创办了杭州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先临三维已成为国内3D打印行业第一股。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头些年花了不少钱,差点坚持不下去,如今看来这步棋走对了。”永盛集团董事长李诚说。
位于诸暨的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汽车零部件起家,如今正瞄准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领域,在家族中的年轻人的主导下,今年6月初成功入股汽车轮毂电机系统研究开发的领导者Protean,成为第二大股东。
两家传统企业,一家通过发挥资本优势,投资新兴领域,顺利转型升级;一家通过有知识、有抱负的“创二代”和有资本的“创一代”完美结合,顺利跨过升级坎,进入二次创业阶段。这不失为老一代浙商实现转型升级的可行之路。
新浙商怎么帮
既优化存量,又发展增量,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加快。这几年杭州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与该市孕育产生了一批新生代浙商密切相关。
“创业四年多来,今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近400万元,而去年全年才500万元。”杭州赤霄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暾说,四年前,他从美国回来创业,瞄准了计算机视觉领域,深耕多年,如今终有所获。2015年,公司80%的客户为行业领先者。
在杭州,像王暾这样基于知识和技术创业的新生代浙商越来越多。当前,杭州涌现出一批创业创新的新生力量,以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迅速崛起,良好的创业氛围让杭州成为北上广之外的“创业第四城”。
以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其在2000年申请成为我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试点园区之一。15年来,浙大科技园累计注册创办的大学生企业已超过450家,其中60%以上为浙大学生创业团队。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站上科技园的起跑线,以创业者的身份奔跑在“天堂硅谷”的版图上。
浙江经济的未来,离不开新生代浙商的担当。这“创新一代”,是浙江转型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关键。从国际经验来看,没有“创新一代”就不可能有产业的变革和经济的腾飞;从浙江现实来看,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新生代企业家。
最终把浙江带向更高发展水平的,必须是基于知识和技术的新生代浙商。为此,浙江将强化制度供给,把创业环境营造得更优、创新平台打造得更好、扶持政策制定得更到位,努力将浙江打造成为全国人才创业高地,为“创新一代”成长提供更好的“阳光雨露”,让一大批破土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好人才怎么留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5》显示,2014年,浙江高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只有2437家,在全省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可谓凤毛麟角。
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是尖端人才。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三年营销收入年均增长50%,2015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其背后的核心人物是2007年从美国回来创业的安恒信息总裁范渊。如今,安恒信息已成为国内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
浙江经济转型需要大批范渊这样的创业者。高层次人才是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牵引力量。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浙江创业,是提升浙江产业层次的重要举措。对于“高精尖缺”人才,我省要制定实施更加开放、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统筹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为浙江发展服务。
在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引进的海归创业团队创办了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头7年无一分产出,但当地的支持一如既往。到了第8年,微宏动力投入4亿元研发的先进锂离子动力电池终于问世。去年底,该公司投资33.5亿元进行二期、三期项目建设,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300亿元。
在浙江,这样筑巢引凤、凤凰涅槃的故事正在越来越多地发生。“十三五”期间,浙江要全面补齐人才保障短板,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吸引更多人才前来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