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护渔,守护蓝色家园
杜博
进入“增殖放流月”,我省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增殖放流,15亿尾(粒)以上各类水生生物苗种将在本月陆续投放蔚蓝东海。
22万平方公里的浙江渔场,是闻名全国的“海上粮仓”。为国家、为人民、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片蓝色家园,是浙江的光荣使命。
2014年起,在“东海无鱼”的告急声中,我省提出“浙江渔场修复振兴”的重大历史命题,全面推进东海渔场修复计划。迈入“十三五”,我省又将“深入实施海上‘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加快东海渔场修复振兴,建设‘海上粮仓’,实现海洋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写入发展规划纲要,目标明确,决心坚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旨在绘就“蓝色海洋,绿色发展”的浩瀚长卷。
6月,随着全省进入全面休渔期,“幼鱼保护攻坚战”和“伏季休渔保卫战”也渐入高潮。
幼鱼保护仍是目前渔场修复振兴面临的最大短板。“护幼鱼、治渔具、抓伏休”,加大执法力度,纵深推进“一打三整治”,是当下的重点任务。
据报道,此前一轮10多天的整治行动中,全省共清缴各类违禁违规渔具1.5万顶,力度震撼人心。“几乎是一查一个准”,恰恰说明“绝户网”存在之广泛,更凸显我们未来工作的重要与艰巨。
目前,全省除200艘钓船以外的2.1万艘海洋捕捞渔船、15万名渔民全面进入休渔期,我们要坚决打好伏季休渔保卫战。织密执法之网,确保沿岸不见地笼网、海上不见应休船、市场不见鲜幼鱼。以一年为期,全面干净彻底取缔电脉冲惊虾仪、密眼囊网、地笼网、滩涂串网、珊瑚网等五类“绝户网”;以最严肃的态度、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严格管住一条“禁渔线”。
守护蓝色家园,还应成为整合各方力量的联合作战。
陆海联动,加强涉渔产业链整体监管,海上严打、港口码头严查、陆上严管;做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打好防控污水排放、改善海洋生态“组合拳”;引导渔民减船转产,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做好渔民养老保障;完善专管群管共管机制,使“保护幼鱼,人人有责”成为社会共识。
依法护渔、护海仍待加强。我省已经就《渔业法》现存缺陷向国家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省级层面,完善禁用渔具整治方案,保护幼鱼、延长休渔期等也应寻求地方立法创新,率先作出科学探索,率先化解突出矛盾,力争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省委书记夏宝龙曾强调,要确保完成渔场修复振兴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动我省渔业转型发展,让浩瀚东海焕发美丽容颜,让浙江渔场重现繁荣景象,让渔区渔民过上美好生活。如今,一个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加速构建,一道蓝色生态屏障日益筑牢,一曲人海和谐发展之歌正在奏响。
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以海洋为镜衡量发展得失,坚定不移推进“一打三整治”,走出一条海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正是今日浙江之觉醒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