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八旬老人楼伯余坚持10多年勇当环保卫士
他为城市环境挑刺
记者 江帆 县委报道组 杨赟伟
从2002年至今,楼伯余的相机定格下了2.8万个城市问题的镜头,用坏了3辆自行车、2辆电瓶车,行程6万多公里,靠着这一股劲头,他向政府机关反映问题5000多个,“不管去县里哪个部门,门卫都认识,不会拦我。”楼伯余说起这话来,自信地昂起了头。
楼伯余83岁,退休前是湖州长兴县邮政局的一名员工。这些年来,他专挑城市各种毛病。有人敬佩他的执着劲头,他说只要自己还能走得动一天,就要为长兴县再多挑一个“刺儿”。
老人挑刺真是倔
六月天,孩儿面,这几天长兴县一连几日都是阴雨天气。天上不见阳光,可楼伯余却并没有闲着。
这天早晨,长兴县明门港的河长孙伟峰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一接起来,那头就来了一串“连珠炮”:“五月份我3次来到明门港,发现河道情况都不好,河水里有黑油出现,这都六月了,到底是什么问题?”没等孙伟峰反应过来,对方一口气地报出了具体的日期和情况:“3号、20号和31号一共去了三次,我都有详细记录,孙河长,这问题你看到底怎么解决?”
对方并没有报上姓名,可这直脾气和熟悉的大嗓门,让孙伟峰再熟悉不过:“楼伯余!”
孙伟峰担任河长的明门港,由于附近污水管网设施相对落后,下雨天气雨水管网会经常出现满溢情况,为此 楼伯余没少给他打过电话。从2008年开始,楼伯余就盯上了县里28条“问题河道”,每个月都会为这些河道拍下照片,几年来积累下了2400多张“问题照片”。
“倔,真是倔!”回忆起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的场景,孙伟峰直言吃惊不小。对于这位经常出现在政府部门的“不速之客”,他之前听过不少同事抱怨,“常带着照片,为了一些琐碎的小事上门。一坐就是半天,不给个交代还不罢休。”不过,当直面这厚厚一叠照片的时候,孙伟峰更多的是惭愧,“身在其职,不把问题解决好,还真交代不过去。”
这些照片前后跨度整整8年,铺平了能在办公桌上叠上几层,有些已经泛黄,卷起了边。28条河道,遍布了长兴县的各处,孙伟峰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靠着一辆电瓶车,来回奔波记录下这些画面。
端掉一家偷排厂
楼伯余的镜头对准的,都是与寻常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小区里垃圾箱倒地,路面上窨井盖子被偷,化工厂附近的河里发黑……不过,就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与百姓生活的获得感息息相关。
最让当地百姓们津津乐道的,是楼伯余曾经“端掉”过当地一家偷排漏排的化工厂的事。2007年的夏天,楼伯余骑着自行车转悠到一条小河旁,发现附近稻田里水稻枯黄、河道里面漂着死鱼。见他拿着照相机在拍照,附近村民主动凑上来跟他聊天,这一聊就聊出了问题。村民们向他反映,附近有家化工厂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味道难闻不说,还有不少村民生了病,大家都觉得跟这家化工厂脱不了干系。
既然发现了问题,楼伯余觉得自己有责任替大家解决。整整一个星期,他每天都沿着这条小河来回转,按下快门,详细记录下了河面、河岸和稻田里的情况,将几十张照片,附带3页纸的情况说明,寄给了当时的县委书记。
不久后,化工厂被责令整改关闭,小河也得到了治理。
执着挑刺不停步
这些年楼伯余拍下的照片,他都会给自己保留一份。这些照片和700多卷胶卷、26本笔记本,用红色塑料绳扎好,整整齐齐地躺在一个25英寸的电视机包装泡沫盒里。
他还会绘上简单的图形,说明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垃圾箱的所在位置、电线杆的街道方位。长兴县不少部门,都收到过他绘制的“歪歪扭扭”的示意图。若是问题得到解决,楼伯余会在格子簿上画上一个大大的红勾。而迟迟未决的,则会继续“跟踪拍摄”。
“每个月1000多块退休金,都花在这上面了。”老伴方阿姨抱怨,楼伯余的尼康数码相机是分两年凑起来买的:第一年买机身,第二年才买的镜头。这些年里,他前后用坏了3辆自行车、2辆电瓶车,花费胶卷7000多个,冲印出来的照片近3万张。为了省下钱,楼伯余退休后把多年吸烟的习惯都硬生生戒掉了。
从今年起,楼伯余决定“开拓农村市场”,将镜头深入城郊和农村,特别是工业园区,“去那里多转转,就算远一点,就算自己腿脚已经不太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