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集团:追求极致
黄丽丽
万安集团:追求极致
黄丽丽
今年1月,中俄边陲的小城黑河,滴水成冰。厚冰封冻的河面迎来了为期35天的万安ABS、EBS性能匹配实验。70岁的清华大学夏群生教授亲自驾车,汽车一次次发动、加速、制动、测量、计算,最后成功通过验收,证明好技术禁得起极端环境的考量。与汽车相连的黑河历史,书上了万安汽车人的精彩之笔。
2008年5月,云南东川迎来一场意料之外的暴雨。大家都去躲雨了,唯有爱好摄影的陈利祥像一只盘旋的老鹰,潜伏等候猎物的出现。终于云破日出,一道彩虹划破长空,穿透脚下色彩斑斓的“红土地”,被他捕捉到镜头,成就煌煌佳作《天地尽染》。
这是两组不同的镜头,却同样是万安精神的最好诠释:一是对极致的追求,二是对目标的坚持。“只有不断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陈利祥主席如是说。任何变革的诞生开始都是源于市场的压力,但要形成持续性的创新,一定是自己与自己的较劲。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文化基因,支撑着万安在一度被垄断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劈波斩浪,问鼎技术的巅峰;也提醒着万安在扑朔迷离的资本市场始终保持一分清醒和淡定,不随波逐流。
匠心的传承
万安所在的诸暨店口镇,从来不缺少传奇。这里7年诞生过6家上司公司,这里一度是中国最大铜加工制造基地,并诞生了海亮等世界知名的大型铜加工企业。这里,曾经历贫穷,也经历富有;见证传奇,也见证传奇的陨落。沉淀并传承下来的,是店口人的专注和善拼,也即我们今天呼唤的“工匠精神”。
“匠心是什么?在有限的光阴里,一个人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一家企业把产品做到极致,这就是匠心。”这是万安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利祥的回答。
初夏的5月,阳光和绿意正浓,在万安总部古色古香的董事长办公室,陈利祥谈起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认为匠心不是新鲜的东西,更不是“舶来品”,而是中国文化里本来就有的。善于解牛的庖丁、精于木工的鲁班,古人描述过工匠的最高境界是:“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
以陈利祥为代表的企业家们毫无疑问是工匠精神真正的承载者。陈利祥是店口镇走出去的第一批“技工”,曾是远近知名的“店口五金技术第一人”。1974年夏天,他跟着店口镇一群吃不饱饭的农民到余姚考察,第一次见到工厂,从此对机械发生了兴趣,开始了与螺丝、黄油咀打交道的日子。后来因为喜欢琢磨各种机器的运行原理和维修技术,无师自通,被称为“利祥师傅”,这是陈利祥第一次感受到精湛工艺带来的“光环”。
第一次的印象总是难以磨灭,此后陈利祥一直不敢忘记一个“技工”的初心。1985年,万安的前身诸暨县汽车制动器厂成立,身为厂长的陈利祥赚得还没有出去自己开厂的员工多,但是面对更具诱惑的邀请,陈利祥拒绝了,“我是做技术的,不能光想着赚钱,我要做的是别人做不出的产品。”
正是这种“坚持”“专注”使万安成功跻身中国汽车零部件制动器行业龙头,并发展成为集汽车零部件、环境工程、房地产、商贸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陈利祥告诉我们,从农民做到上市公司董事长,回顾这40年经历的惊涛骇浪,最珍贵的不是挣得第一桶金,最具快感的也不是临门一脚冲进资本市场,而是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才是人生真正的乐趣。
或许,某一点的极致并不难,但难的是始终如一的工匠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所幸的是,陈利祥已经找到了匠心的传承人,即他的两个儿子陈江和陈锋,如今分别担任万安集团总裁和万安科技总经理。当许多“创二代”不愿接班的时候,他们却理所当然地接过父亲创“百年万安”的梦想,以更国际化的视野和更现代化的管理思维,“接好制造业的班”,成为“现代工匠”的典型。
“为社会做产品,为国家做产业”,这是万安的口号,也是陈江和陈锋这些新一代企业家们的责任和抱负。他们将真正见证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直至引领世界。他们身上预示着一个更伟大时代的到来。
正向的研发
2015年底在央视1套热映的《温州两家人》,能看到许多浙商的影子。里面一家叫MGX的跨国公司,尤其引人注意。该公司主要致力于产品的研发,生产订单却交给别的厂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它的“世界工厂”。它揭露的是企业处于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本质区别,下游是替别人提篮子,上游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万安的“正向研发”正是为了破除外国企业牢牢占据的“技术壁垒”。它有别于传统来样来图、跟在后头做的“逆向研发”,这样不仅创新性少、附加值低,还容易受制于人;而是从源头开始,从无到有,从实验室到市场化的开发过程。虽然周期长、成本高,但这是企业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并引领市场的需求。
2008年2月15日,一支车队悄悄地从清华大学出发,到达黑龙江黑河的红河谷试车场,在冰天雪地里,这支车队进行了60多个小时、900多次的采样试验,提取了27项试验指标。正是这些技术试验,让万安在被国外企业垄断的汽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万安也成为国内最早进入黑河高寒路试的零部件企业。
“在黑河你能真正体会到产品质量不好的后果,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事业心、竞争性,什么叫执着,什么叫严峻的工作态度。”2016年1月,在参加了万安为了研发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的“智能汽车寒区试验基地”挂牌仪式之后,陈利祥撰写了《黑河与正向研发》一文,文中充满感触地写道。
在历时35天的路试中,万安顺利通过了6家整车厂9款车型的ABS、EBS性能匹配试验的验收,同时完成了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验证。还与一汽技术中心共同成为“汽车踏板装置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等三项行业标准的主起草单位。
站立高处,才是风景。如今的万安,已经逐渐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但要想立足于世界舞台,又必须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和产业的升级。目前,万安正通过资本运作、战略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不断向电制动、轮毂电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无线充电、车联网、轻量化、能量回收等汽车高新技术领域延伸产业,致力于从“制造”到“创造”、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便是探索世界发展的规律,并根据规律找到创新点。”毕业于美国特洛伊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陈江对万安的国际化战略和本土化进程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他提到,一个企业要造好一辆汽车,需要一代人,做好一个零部件同样如此。万安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就要追溯到源头,从研发和设计上跟上整车技术,这样才能具备全球同步开发和同步供货的能力,从而赢得更大的盈利空间。
这正是万安“正向研发”和“战略营销”的重要内涵。什么是战略营销?万安提出了几个维度的标准,比如优秀的信息情报筛选能力、行业领先的同步开发、同步供货能力、先知先觉的市场敏感性等。它与“营销战略”的最大区别是,“研发的过程营销就开始了”。
无数的实践证明,唯有把握趋势才能引领潮流而不为潮流所左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趋势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如果把激烈的市场比喻成风筝,趋势和技术就是万安不敢须臾放开的线,无论天长海阔,潮起潮落,线始终牢牢把握在手里。
人性的管理
管理界流传着这样的故事:1560年,瑞士钟表匠塔·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判断:“金字塔的建造者,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很长时间,这个推论被当作笑料,直到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确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建造者是30万奴隶。
后来人们在塔·布克的日记中发现这样一段话:“一个钟表匠在不满与愤懑中尚且难以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金字塔这么浩瀚的工程,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根刀片都插不进去。”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所谓的管理就是管人,而管人就是管心。管理无法悖逆人性的尺度,在过分严格监管的地方,人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很难激发,而只有在身心愉悦、和谐的情况下人才能发挥最佳水平。
这正是万安“学丰田、创万安管理模式”提升行动开展的初衷,即相信员工,给予员工更大的工作自由与权利,这种自由与权利给员工带来的责任感与被信任感往往比管理者督促的效果更好。
“没有人喜欢自己只是螺丝钉,工作一成不变,只是听命行事,丰田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真正给员工思考的空间,引导出他们的智慧。”丰田生产模式发明人大野耐一强调说。
这与陈利祥的看法不谋而合。他认为太细化标准只会助长员工的惰性,“上级说什么就做什么”,而真正有效的管理应该是把每个一线员工当作解决问题的专家,当作“质检员”,从而实现稳定生产,避免因为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巨大浪费。
在万安总部大楼的墙上,悬挂着陈利祥的三句箴言,银钩铁画,墨汁犹浓:“一个工厂要有名气、一支队伍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这是万安的企业精神,也被万安人简称为“三气精神”。陈利祥是这么解释的,名气怎么来?从产品的品质中来。士气怎么建立?确立目标就义无反顾。当然一个人还要有志气,要敢想敢拼,不怕输,“人在年少时一定要经历风雨才能增长见识”。
传承文化基因比建立制度更重要。陈利祥强调,企业营销的差异化、技术的差异化都是可以弥补的,唯有基础管理的差异化是核心竞争力所在。他确立了万安“准时、正确、高效、安全、成本”十字基础管理方针,并希望通过丰田专家的引进,吸取丰田式精益管理(TPS),创出一套适合于万安的管理模式(VMS),从而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与超越。
“万安不仅要为社会制造优质产品,更要做优秀文化和优秀人才的创造者。”陈利祥如是说。
他相信人的力量,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适合万安”的用人原则,把自己当成万安的“组织部长”,通过激发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滋养万安这棵参天大树。而他自己,把万安的大部分业务交由两个儿子打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打拳、摄影、书法等现阶段“更有意思”的事情。
用“智慧和激情书写心中的英雄梦、万安梦、中国梦”,这是陈江、陈锋作为万安接班人的心迹。他们的勤勉、谦逊、领导力,他们的出类拔萃,得到了领导、同事、浙商创二代朋友们的认可。陈江、陈锋认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实现万安基业常青,关键在万安文化基因的传承。为此,陈利祥精心提出了《扶正万安文化基因的30字方针》:当好组织部长,强化基础管理,提高科创能力,实践资本运作,全面战略营销。从战略高度和战术角度,指明了道路。
“万安的未来属于年轻人”,陈利祥经常这样说。万安只是他生命中很长一段旅程,而远远不是终点。他所做的,也不过是把这个暂时拿着的“火炬”,燃烧得更辉煌、更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年轻人。正应了莎士比亚的那句话:“所有的过去,皆是序章。”而更好的明天,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