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供给侧改革落地要激发创造性

  在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以短期均衡为目标的需求侧管理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的需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与转型升级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减法”和“加法”实现结构调整推进供给结构优化。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无效供给,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淘汰“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要改造落后供给,盘活呆滞供给,提高供给品质,适应国内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减少消费外流;要创造新增供给,鼓励企业通过创新进入“蓝海市场”,为消费端制造“惊喜”;要补足短缺供给,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在垄断行业引入新的投资者。

  以创新驱动供给质量和效益提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改革是要从原来依靠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等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进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利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供给,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以改革引领强化制度供给。制度创新是“解放生产力”最关键的创新,它会打开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空间,使市场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改革是优化制度供给的唯一途径,要靠改革来引领制度供给,激发人的积极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真正落地主要靠激发市场主体、创新主体与推进改革主体这三大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振企业家精神,激活科研人员创新精神和官员的担当敬业精神。

  市场主体最重要的是要激发企业家创新创造的热情。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供给侧创新的精神灵魂。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企业家是供给侧最重要的主体。激发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积极性要打好削减成本的“组合拳”,降低实体企业成本,让企业有利可图,实现中国产业从低端的过剩供给结构向高附加值的创造性供给结构转变。

  要调动创新主体、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问题,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形成人才激励机制,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当前,迫切需要对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不能用对政府官员的行政要求来对待科研人员。

  要调动改革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要激发政府官员的担当精神和敬业精神。如果官员没有积极性,改革是很难落地的。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官员“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问题。要建立容错机制,提供一定的试错空间,保护和鼓励官员更加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大胆作为、勇于担当,特别要营造扶商、安商、惠商的良好市场环境。

  (摘自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供给侧改革面临三大任务 真正落地要激发创造性》)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供给侧改革落地要激发创造性 2016-06-08 1607800 2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