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经济周刊·人物

让“工匠精神”
照亮发展之路

  一种精神,“工匠精神”,正在神州激荡。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热切地呼唤“工匠精神”。这是“中国制造”向新高地冲锋时高高举起的旗帜,是中国工商业文明向新境界进发时必不可少的引擎。

  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中国经济爬坡转型的关键之际,全社会如此广泛地关注和探讨“工匠精神”,意义非凡。过去几十年,勤劳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胼手胝足、开拓进取,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快马赶路的中国,不可避免地遇到发展粗放、管理粗陋、产品粗糙等问题。它们有的耗费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有的则直接污损了“中国制造”这张重要名片。

  放眼全球,“德国制造”从最初代表质量低劣的侮辱性标签到成为象征精致、可靠的“金字招牌”;“日本制造”从二战废墟中后来居上,成就一批世界级企业和著名品牌;“美国制造”长年保持在全球工业创意、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最前沿。它们的成功,不可一概而论,但在这些国家,以敬业专注、求精求新为核心的“工匠精神”都获得极大尊重、得到充分释放,无不成为它们工业进阶、产业升级征途上的精神指引和关键支撑。

  转型的瓶颈、环境的压力、需求的倒逼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想让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要想扩大“优质供给”,应对激烈国际竞争,就必须下决心“补课”“补钙”,在提升产品与服务的精致度、创新力和可靠性上下苦功。

  (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经济周刊·人物 00019 让“工匠精神”
照亮发展之路
2016-06-08 1611590 2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