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城市生长
质量为先

  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这一主攻方向,在此次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被明确。

  明确这一主攻方向,不是空穴来风、无的放矢,而是城市化发展到今天,要想持续健康地往前走,其问题导向的一个必然结果。无可否认,这些年来我省在实施城市化战略、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中所取得了多方面成就,但是在“人、物、制”三个层面上,我们还是有相当多深层次问题未能有效触及,更遑论彻底化解了。

  从“人”的层面来看,2015年我省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分别为65.8%和51.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和9.7个百分点。这当然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需看到,这两个人口城市化率的落差竟高达14.6个百分点,也充分说明我省“人的城市化”、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外来人口本地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从“物”的层面来看,我省的城市发展方式,总体上略显粗放。城市的发展定位不清、功能不强;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鲜明,仍较普遍。

  从“制”的层面来看,问题就更突出一些。因为体制安排带有一定的统一性,在全国性的相应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未实行变革以前,地方性的体制创新存在很大难度。

  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挑战,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这也恰恰表明,我们的城市化需要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将我们城市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质的提升上来。

  对此,还是要紧紧抓住“人、物、制”三个层面,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和全面深化改革,来切实加以解决。一是深刻把握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说:“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对包括常住人口在内的城市居民,要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全覆盖;要让有意愿也有能力的农业转移人口,尽可能顺畅地实现转移转岗转化,成功地融入城市社会。

  二是深刻把握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目标要求,坚持城市发展的科学导向。“和谐宜居”阐明了城市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理想关系,体现了现代化城市的人居环境属性。“富有活力”阐明了城市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理想状态,体现了现代化城市的人类活动属性。“各具特色”阐明了城市发展特点、自然特征、人文特质的理想风貌,体现了现代化城市的美学属性。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既要夯实城市经济的产业基础,为市民就业提供足够多的岗位和机会,同时又要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让市民住得舒适、活得惬意,做到富裕的物质生活和富有的精神生活两者得兼。

  三是深刻把握城市工作“一尊重五统筹”的基本思路,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这是根本的一条。在此前提之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和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品位生活,以绘好城市发展蓝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治理现代化,彰显城市文明度。

  我们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明确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主攻方向,把我省的城市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为区域经济学者)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城市生长
质量为先
2016-06-07 1608182 2 2016年06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