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马克思 让经典不过时
肖晓
以轻娱乐的方式,对经典著作进行系统化宣讲,通过新媒体宣传。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主流思想文化正需要这样的通俗化推广方式。
“90后”马克思 让经典不过时
肖 晓
一个月前的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98周年纪念日。最近一首《马克思是个90后》的说唱音乐成为爆款,这首歌的制作团队正是一群80后、90后年轻人。
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是个90后》的流行正是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最好回击。马克思与90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但凡是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一旦真正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很容易被吸引。年轻人的批判精神,与青年马克思有着高度契合;年轻人的责任感,对应着马克思主义志在解放全人类的信念;而年轻人对自由的向往,能在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想中寻到共鸣。正如歌中唱道:“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的为真理争斗,像他一样嫉恶如仇,像他一样不屑权谋。马克思是个90后。”
歌曲源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的读书节目《开卷有理》第一季《马克思靠谱》。中国电视媒体这次以轻娱乐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系统化宣讲,打破了传统模式,以新媒体宣传为主,广泛开展线下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主流思想文化正需要这样的通俗化推广方式。
今年年初全亚洲都被《太阳的后裔》刷屏。一般人可能没有觉察到,《太阳的后裔》是部主旋律韩剧。《太阳的后裔》以家国情怀、人道主义、战友情谊等充满严肃正气的价值观,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眼光,也刷新了民众对军人的观感,宣传效果远胜任何一部征兵宣传片。《太阳的后裔》的热播也引发了国内影视工作者的反思:中国军旅作品资源丰富,为何难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反而尽让抗日“神剧”充斥屏幕?
中国文艺市场看似红火,不少作品却基本用娱乐来回避严肃议题,内容上“贫血”,制作上“山寨”,跟风如“无头苍蝇”。中国一些主旋律文艺作品政治色彩较浓,人物和情节样板化,让很多年轻观众敬而远之。而国外同题材作品几乎看不到明显的宣传痕迹,而是通过情节完成潜移默化的传播。如何讲好故事,如何给主旋律更大的发挥空间,是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马克思从未走远,马克思主义也不会过时。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凸显政治正确,而是为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有力的哲学武器。主流思想如何接地气并成为热潮,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讲好。无论如何,《马克思是个90后》、《开卷有理》之《马克思靠谱》都是值得肯定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