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强军报国 海上担当

——记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副支队长潘志强

  他八下大洋,执行亚丁湾护航、和谐使命等重大任务20多次。

  他总航程30多万海里,航迹遍布五大洲、三大洋,相当于绕地球10多圈。

  他就是海军东海舰队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副支队长潘志强。从军34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军优秀共产党员”“东海强军先锋”等荣誉,用足迹书写着人民海军走向深海远洋的壮丽篇章。

  千锤百炼好舵手

  潘志强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一个人,但只要他往驾驶室一站,整个驾驶室仿佛就有了一股强大的气场。这股气场,来源于他几十年在海上的摸爬滚打。

  去年4月,海军某编队开始执行第20批护航和环球访问任务,潘志强在千岛湖舰上担任保障指挥所指挥员。环球访问首站是非洲国家苏丹,但是苏丹港水浅而狭窄,两万吨的千岛湖舰在港内掉头十分困难。访问结束离港时,由于苏丹港的拖船操作失误,庞大的千岛湖舰向着防波堤直冲过去,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码头上送行的人群也发出了阵阵惊叫。

  “把住航向!”就在很多人心急如焚时,潘志强却临危不乱,站在驾驶室最前端沉着下令,一连串干脆利落的口令之后,千岛湖舰化险为夷。

  像这样的海上遇险故事,在潘志强的军旅生涯中并不鲜见,但都在他纯熟的指挥下化险为夷。有一次,入列不久的千岛湖舰与泰州舰举行航行补给演练。那天雾大,海况差,油管架设好后,雷达兵报告前方大约1000米处突然出现一艘小渔船,正处于两艘舰航行位置的中间。这种情况必须应急解脱。按照正常的指挥程序,舰长下命令给补给长,补给长再下指令到各个战位和操控台,一般需要几十秒,这样就很可能出现软管扫翻渔船的危险。

  危急时刻,潘志强迅速拿起对讲机直接下达指令到操控台:“应急解脱,高速回收软管探头!”潘志强斩钉截铁的口令,让补给班长喻青至今印象非常深刻:“两秒钟就把指令下到了我这里,他的镇定和快速反应让我们非常佩服!”

  艺高人胆大,源自千锤百炼。潘志强1982年从军以来,历任枪帆长、参谋、业务长、副大队长、船长、副支队长等职,全部在一线摸爬滚打,在拖船、消磁船、水船、油船、电子侦察船、综合补给舰等各型舰船他都曾工作过,吨位从200吨到两万余吨,也把他从一名操舵手锻造成为一名优秀的舰艇指挥员。

  勤奋刻苦好学员

  近年来,从中俄联合军演到西太平洋论坛多国海军联合演习,从亚丁湾护航到远海机动实兵演练……都有潘志强在一线指挥的身影。

  谁能想到,这位与各国海军军官从容交流的指挥员,老家是天台县的,入伍之初,乡音浓重,报数“6”时被战友们听成了“漏”。

  “学习力就是战斗力。”从那时起,潘志强开始认真学习,从拿着新华字典学发音,到拿着英汉词典学英语,如今已把《新概念英语》、《海上避碰规则》和《战术1000》等与国际海军接轨的知识都铭记在心。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作为战略军种的指挥员就要有战略视野。”跟潘志强一起出过海的人都知道,这个军事指挥员平时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这些年来,潘志强不仅利用常年在海上的时间自学,还发动其他战友一起学习,他10多年前在千岛湖舰上创办的“英语角”,至今仍开办得红红火火,水兵都能用英语与外军对话。

  他经常研究海图资料。“走向远洋的海军指挥员,要完成好祖国交给的任务,视野里不能有陌生海域。”他说。

  在大洋航行任务中,不少国家和海域是中国海军首次到访,潘志强带着航海保障部门采取航法课业的形式,认真研究相关海域、港口的水文气象资料。30多个国家的港口资料,世界三大运河的通航情况,马六甲海峡、亚丁湾、比斯开湾、英吉利海峡等重要海域的水文气象资料,潘志强都进行了详细记录,光笔记就记了10多本。

  学习能力就是战斗力。在潘志强眼里,战场上的对抗,说到底是智慧的较量。“我们这一代人是海军转型建设、走向大洋的‘排头兵’,现在我们多一点积累,战场上就多一分胜算。”

  2003年,潘志强担任千岛湖舰舰长。该舰是国产新型综合补给舰首舰,操作方法、装备性能、规章制度均无从借鉴。面对这个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的任务,他吃在舰上、睡在舱室,带着官兵逐个系统学、挨个部件过,实现了当年接装当年形成战斗力的好成绩,编写的操作规则和装备保养使用方法至今仍在海军同型舰艇中获得推广。

  远洋补给能力是海军战斗力的重要指标。经过系统学习,潘志强成为新一代人民海军远洋“粮草官”。有一次,海军舰艇部队油料装备检验性演习在东海海域举行,海上“补给战”紧张上演。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上,两艘护卫舰、一艘驱逐舰和一架直升机在千岛湖舰周围迅速占领补给阵位。

  发射引缆、海上架索、放出软管……一个个口令在潘志强的指挥下发出,当受补舰艇和直升机缓缓离开时,千岛湖舰的官兵沸腾了。这是海军首次实现舰艇航行中“两横一纵一垂直”、四向立体高难度综合性补给,标志着我国海军具备国际一流的补给能力。

  坚如礁石好战士

  海上风吹日晒的日子,塑造了潘志强刀刻般沧桑的脸,磨砺了他坚强的性格。

  熟悉潘志强的人都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听到老潘叹过气。”不是不会叹气,因为潘志强觉得,叹气不如硬气。

  一次,他带队在某海域执行岛礁测量任务。该海域台风多发,期间正遇上热带风暴,大风浪让他呕吐严重,但为了获得宝贵数据,他和官兵在风浪里坚持了数十天。

  在测量某礁盘附近海域时,为了让数据更精确,潘志强不顾危险自己驾驶小艇进行测量,突然一个海浪把小艇艇艏掀起60度后直接倒扣在礁盘上,他受伤吐血仍坚持到测量完最后一组数据,改写了部分岛礁海图资料多年未更新的历史。

  在海上执行任务,潘志强有一个习惯:无论出海多长时间,都要每天坚持跑步。去年,在环球访问航行归途中,他像往常一样跑步,突然一股莫名的难受涌了上来,他感觉双脚变得沉重。这是身体报警的信号,因为年过五旬的他当时已连续在海上工作了250天。

  “我是指挥员,决不能倒下。即使要倒,也要坚持到停靠祖国码头的那一刻。”潘志强咬着牙,坚持跑完了3公里。那天夜里,他难受得彻夜未眠。次日,他依旧有说有笑,坚守在岗位上。

  就这样,在执行各项任务中,潘志强总用实际行动给官兵们立起标杆。很多人在海上长时间执行任务时都会出现晕船的情况,而潘志强总笑着说:“少有不晕船的水兵,但有意志如铁的战士。”正是潘志强的坚强毅力,给官兵一种无形的动力和激励。

  从军30多年来,潘志强一听远航就激动,因为在他看来那是远海在招手,使命在呼唤。他坚定地说,作为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第一代官兵,我们在装备、人员素质、经验方面还存在不足,面临的难题也不少,只有不断克服困难、趟出路子、走向大洋,才能担负起中国海军的神圣使命。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强军报国 海上担当 2016-06-06 1602162 2 2016年06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