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搜救人员找到横路村最后一名失联人员

建德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本报建德5月30日电 (见习记者 周洲 市委报道组 别阳军 通讯员 郑勇军) 5月30日清晨6时30分,建德市横路自然村,3台挖掘机、十几人组成的应急救援队在紧张地作业。大家都想尽快找到前一天山体滑坡灾害中受困的最后一名失联人员。

  上午近11时,终于发现了最后一名受困者!救援人员一点点刨开土层,小心翼翼地把受困者搜救出来。至此,建德山体滑坡灾害中的6名失联人员均已找到。

  随着救援结束,建德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山间地头撒上了应急消杀物质漂白粉,在村里喷洒消毒液。河道里,两台重型挖掘机正在进行清淤。山体滑坡灾害导致村里近50米长的河道被泥沙堰塞,“这两天还要下雨,我们要赶在降雨之前,疏通河道。”监工黄师傅告诉记者。

  从5月29日下午开始,建德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大队派出志愿者,到横路自然村安置点对受灾户进行心理辅导,安抚受灾人员情绪。看到有的受灾群众因为撤离紧急,没有日常用品,志愿者们送上了换洗衣物、拖鞋等。

  雨虽然停了,安置在外的受灾群众依然不能返回家中。因为这两天,建德市还可能迎来新一轮强降雨。30日下午,各地干部展开安置点走访,确认是否有居民返回家中过夜。下午,新安江街道芹坑坞小区的10位居民从安置点返回了住处。得知消息后,小区所在的罗桐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把10位居民劝回了安置点。“他们住的地方靠近山体,土质疏松。虽然天气晴了,还是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灾害。”社区党委书记徐慧群告诉记者。

  此次强降雨,新安江街道深受其害,整个建德也陷入“内涝”,多处发生山体滑坡灾害。截至30日19时,建德已转移受灾群众3234人,集中安置423人,分散安置2811人,开放使用6个避灾安置点。民政部门及时把棉被、床垫、草席和方便面、面包等救灾物资发放到了受灾群众手中。

  严阵以待新一轮降雨,避免二次灾害和新灾情发生,建德市各乡镇、街道、村干部将24时值班、站岗、巡逻,同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旧房进行再排查。建德市住建局出动14名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在建工地临时工棚、深基坑、高边坡等重点区域进行排查,共排查隐患79处,责令停工工程36个,组织撤离人员17人。目前,建德市山地、河边临时工棚居住人员已全部撤离。

  建德市防汛办副主任胡建红介绍,建德市中心水库于两天前完成一次泄洪,目前有200万立方米的调剂余地。督查巡查员将密切关注各水库水位情况,做好山塘水库巡查、险情处置、小流域山洪、积水排涝、地质隐患点人员转移等灾害防范工作。

  据了解,这次强降雨导致建德市公路塌方达30多处,经公路部门抢修,至29日13时,建德市境内国省道已经全部畅通;部分街道电力也一度中断,电力部门集结200多名抢修人员分赴各个抢险点,于29日16时30分恢复供电。截至30日晚,县道、村路等部分路段的清障工作在有序进行。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2 建德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2016-05-31 1590166 2 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