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生态

海盐出台全国首份绿色发展评价地方标准

绿色发展有了县域标尺

  本报海盐5月30日电 (记者 江帆 县委报道组 李刚) 继去年之后,5月30日,海盐县发布2015年度县域绿色发展报告,同时出台全国首份绿色发展评价的地方标准,填补了县域层面绿色发展评价标准的空白。

  这份报告,彰显着发展的价值取向。去年海盐县第一次发布县域绿色发展报告时,很多单位负责人直言,在具体的数据和图片前,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县域发展存在的问题。海盐县县长章剑说:“第一份报告暴露出的问题,如单位GDP水耗、污染物排放强度偏高,服务业增加值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偏低等,为海盐发展找出了短板,也明确了调整方向。”

  经过努力,过去一年来,海盐传统工业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实现逆转,从6∶4变为4∶6,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生猪养殖总量大幅削减。与此同时,作为全国中欧新型城镇化合作的12个先行城市之一,中法、中德、中丹产业园相继启动。据2015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公众的满意度达67.64%,同比增加6.59个百分点。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海盐去年第四季度饮用水源地水质,破天荒地实现达标,所有县控以上断面全部实现Ⅳ类以上。

  记者看到,海盐出台的这份地方标准,从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以及绿色生态3项一级指标和20个具体指标进行县域绿色发展评价。具体指标又分正指标和逆指标,如“单位土地面积GDP值”为正指标,“单位GDP能耗”为逆指标;“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为正指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逆指标。

  今年发布的绿色发展报告,再次指出现存的短板:产业和企业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一些重要的环保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固废处理中心等尚未建成,局部区域环境矛盾比较突出。

  “通过这套可评估、可测量、可比较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审视当地的绿色发展水平。”章剑说,在此基础上,今年海盐出台绿色发展评价的地方标准体系,以系统地查找薄弱环节。为此,今年4月海盐邀请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环境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对标准进行综合审评、论证,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生态三个领域出具量化指标,更好地指导海盐的绿色发展。


浙江日报 生态 00006 绿色发展有了县域标尺 2016-05-31 1589676 2 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