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查补项目短板
建设“全景普陀”

  查补项目短板

  建设“全景普陀”

  正是草长莺飞、花香鸟语的初夏时节。舟山普陀,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光,更是“十三五”期间全新的发展时机。

  作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重要核心区块之一,普陀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走转型跨越之路;在舟山群岛新区加快发展、创新突破之际,普陀人冲在前头打头阵。

  如今,普陀区围绕省、市部署,落实“十三五”期间“比学赶超、实干争先、负重奋进、敢当善为、继续走在新区前列”的要求,提出开展“树标杆、补短板、求突破、走前列”大行动。

  在这场大行动中,普陀人深刻明白肩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将进一步拉高标杆、自我施压,全力补齐制约发展关键、百姓需求最迫切、今后五年必须突破的短板。

  “补短板”是普陀人必须直面的战场。普陀区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仅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查补短板,更将在内部以苦干实干的精神,实现新跨越,让这座滨海小城如海鹰般以更强的勇气、动力、能力飞得越来越高。

细化“六块短板” 推进“三重”项目

  【概述】省委从全省大局高度出发,决定着重补齐“六块短板”。普陀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三重”项目推进工作实施办法》,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重大在建项目进度、加快促进重大在谈谋划项目落地、加快深入研究重大课题及重点保障改革事项。

  普陀的“三重”项目的推进建设,包含着发展、民生和制度供给,是结合当地特色对省委提出补齐“六块短板”的细化。

  在普陀全力实施的“三重”项目建设中,已经列出包括沈家门渔港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东白莲油品储运工程、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项目、国电海上风电场项目等20个重点建设项目,以及普陀圣岛1806创意旅游项目、东港三期围垦开发工程、东港客运码头建设工程等10个重大谋划及前期项目。

  目前,普陀区已在区级层面建立了“三重”项目推进的总协调机构,并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工作组、一个支撑平台、一个主体的“项目中心制”,为每个项目搭建了具体工作团队。实行挂图作战,逐级落实责任,层层传递压力,加快在全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干事环境。

  事实上,在舟山市委“树标杆、补短板、求突破、走前列”大行动动员大会后,普陀区上下积极行动起来,以打造“舟山群岛新区的前海和横琴”为标杆目标,以“比学赶超、实干争先”劳动竞赛、“负重奋进、敢当善为”项目服务年为干事创业和作风建设载体,以“百舸争流、奋楫争先”的闯劲,坚定不移打好“补齐短板、创新突破、走在前列”三大战役,正努力交出一份有速度、有总量、有质量的优异答卷。

  加力加速、奋力超越。针对普陀当前项目储备少、推进不够快、谋划不够深、经济发展保障不够有力等短板,全面实施“三重”项目建设。

  发展需要项目作为支撑,招商工作是项目的补给。普陀区进一步突出项目生命线,全面落实招商引资“责任状”。“虽然近年来普陀在招商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对比周边县区来看,缺乏大好高项目是我们的‘短板’。”普陀区委主要领导认识到,没有投入,特别是没有实体经济投入,就没有后续产出……普陀已经有了一种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

  此外,普陀还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等五个方面来保障“三重”项目顺利推进。

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 深化“全景普陀”创建

  【概述】省委提出的“六块短板”中,有一项是“生态环境”。对于普陀这座拥有“中国好空气”、绿意盎然的城市而言,看起来已算不上“短板”。然而,普陀区委、区政府提高标杆,植入了更让人向往的“全景普陀”理念。

  本质上,建设全景普陀,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改善人居环境、改善社会民生的有力抓手,更是普陀区委贯彻落实“两美”浙江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全景普陀,正努力着将“水、绿、城、魂”四篇文章做得更好。

  如今,对于普陀人而言,“全景普陀”的理念,已不陌生。在这里,普陀人通过实施源头治污、河道环境整治、景观亮点打造、长效机制构建等环境提升项目建设,推动治污先行与“四水协调”并进,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努力打造具有海岛特点的“海上水乡”。

  普陀从“绿”做起。见缝插绿、能绿则绿,拆旧建绿、立体营绿,从入城口开始,通过城市主动脉渗透遍布到工业园区、小区、街道等毛细血管,使绿色成为城市的主元素和主色调。绿“满”普陀的环境,走进人心。

  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福利”在普陀得到量化,“普陀好空气,一起深呼吸”是大家的呼声。还有,通过谋划打造的“普陀湾”、新老联动旧城改造,整体提升普陀城市品质。

  这样的“全景普陀”,如何“补短板”?

  近年来,普陀区以国际海岛旅游大会为契机,加快打造海岛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助力构建全岛全景、全域景区发展格局,旅游收入不断刷新纪录。

  不久前,2015年度中国旅游总评榜单发布,普陀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海岛生态旅游资源、良好的旅游环境被评为“年度游客最喜爱国内游目的地”。

  然而,普陀作为全国首批26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提出了“全域旅游”概念,对普陀旅游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有了“补短板”的要求。因为对于游客来说,唯有不断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

  对此,普陀立足海洋海岛地域特征,发挥生态岛群、佛海文化和战略区位等优势,大胆探索;努力将当地的旅游业打造成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柱产业、美丽海岛的生态产业和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创建示范区,到2020年实现游客接待3800万人次,旅游收入600亿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佛教旅游胜地和世界著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优化体制机制

决胜“十三五”

  【概述】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永远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一座城市能持续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短板能否补齐、补好。

  事实上,在“补短板”的进程中,首先从自身制度的改变做起,是先决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年来,普陀盯牢全国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学为我用,成为当地“补短板”上的重要举措之一。

  特别是今年以来,普陀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在各个方面树立标杆、补齐短板,走在新区发展的前列。而从更广、更远的眼光看,“补短板”这场攻坚战,任重道远。

  近年来,普陀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整个过程中,拟定了《普陀区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高效审批办法》,并已组织发改、住建、环保、市场监管、规划及国土等部门负责人组团到青岛西海岸新区学习考察。

  “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减少审批项目、降低行政成本、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很多先进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下一步我们将参照和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精减事项,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普陀区负责行政审批事项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普陀要在审批环节提速提速再提速,“在打造审批环节最少、审批速度最快、审批效率最高的‘三最’城市中走在前列”。

  如今,普陀在打造行政审批“三最”城区的工作中,从尽可能消除前置审批事项、加强企业承诺制和事后监督制度、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这三方面入手,打破常规、形成常态,坚决向审批事项过多、环节过多、前置条件过多、审批层级过多等问题开刀,在减权上求实效。

  除了在外树立标杆,普陀在内部也形成互相“竞赛”的氛围,将擂台设在建设一线。在舟山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普陀区的“比学赶超”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开展,进一步形成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环境。

  比,就是要在项目实施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比速度、比质量、比绩效、比干劲、比贡献。学,就是要向发展快、做得好的单位学思路、学方法、学作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赶,就是要鼓足勇气,确立赶的目标,拿出赶的措施,蹄疾而步稳,瞄准目标迎头赶上。超,就是要按照目标更高、速度更快、质量更好的要求,超越自己、超越过去、超越兄弟单位。

  普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求突破,实现发展理念的突破,发展项目的突破,发展平台的突破,发展机制的突破。“我们在力争走在舟山新区发展前列的同时,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和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决胜‘十三五’开局之年。”普陀区委、区政府表态,要确保在“补短板”的攻坚战中,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得到有效提升。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查补项目短板
建设“全景普陀”
2016-05-31 浙江日报2016-05-3100007;浙江日报2016-05-3100011;浙江日报2016-05-3100010;浙江日报2016-05-3100019;浙江日报2016-05-3100006 2 2016年05月31日 星期二